尿酸指标较高,但是没有痛风症状,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依据吗?

时间:2024-03-12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776评论:0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作的根本原因,但并非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均会发生痛风,仅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关节受累相关症状。由于无症状患者不易被发现,因此部分患者尿酸高达600μmol/L依然无所察觉。那么尿酸600μmol/L却无痛风发作,需要服药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多数朋友坚持认为只要无痛风发作,就无需启动药物降尿酸治疗,且部分欧洲国家也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无需服药,但无症状并不意味着高尿酸未造成损害。尿酸长期升高,损害的不仅仅是关节,可对全身多个靶器官造成损害,比如心脑血管与肾脏,而部分靶器官损害在疾病早期通常无症状,以致患者完全不知病情严重与否,更重要的是,高尿酸所致相关损害为一连续性病理过程,只要高尿酸这一危险因素未去除,那么相关损害可能会持续进行并加重。因此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而言,是否需要服用降尿酸药物,“有无痛风发作”并非唯一标准,需同时考虑尿酸水平的高低。

尿酸升高的幅度越大,对关节、血管、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越严重。高尿酸累及的主要靶器官为关节,虽然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未发作痛风性关节炎,但关节腔可能已有大量尿酸沉积,或者已经发生了痛风性骨侵蚀,这部分患者需通过高频超声或双能CT才能被发现;对于血管损害,相关研究均显示高尿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意味着高尿酸血症对心脑血管的损害可能不亚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对于肾脏损害,高尿酸既可沉积在肾间质引起间质性肾炎,也可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衰竭,还可堆积在尿液排出通道,引起尿酸性肾结石。更让人意外的是,高尿酸血症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单从尿酸水平来看,无症状患者尿酸达到540μmol/L就应启动药物降尿酸,因为尿酸升高幅度越大,沉积在关节、血管、肾脏的尿酸盐越多。因此,尿酸600μmol/L的患者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启动药物治疗。那么尿酸降至多少合适呢?此时分两种情况: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也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无尿酸性肾结石、慢性肾脏疾病等,尿酸降至420μmol/L以下即可;若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或肾结石、慢性肾脏疾病等,那么至少应将尿酸降至360μmol/L以下,以进一步减轻高尿酸对心脑血管、肾脏的损害,同时可避免加重肾结石。

对于尿酸600μmol/L的患者而言,无论是控制在420μmol/L以下,还是需要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尿酸降幅均较大。在使用降尿酸药物的过程中,由于尿酸大幅下降,组织中沉积的尿酸盐动员增多,易趋化炎症反应而诱发急性痛风发作。降尿酸的目的在于预防痛风,若因降尿酸而诱发痛风,可能会给所有无症状患者带来苦恼,但这些烦恼可通过预防用药来解决。痛风急性发作时,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轻炎症反应,这些药物也可用于未发生痛风的患者,用以预防急性痛风的发作。因此使用药物降尿酸的患者,初期(3-6月)联合应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预防痛风发作。

综上,高尿酸不仅可损害关节,还可引起血管与肾脏损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即使无痛风发作,尿酸严重升高时也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启动药物治疗,即无症状患者尿酸超过540μmol/L应启动药物治疗,无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尿酸性肾结石、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尿酸降至420μmol/L以下即可;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肾结石、慢性肾脏疾病等患者,至少应将尿酸降至360μmol/L以下。由于药物降尿酸治疗初期可能诱发痛风,因此联用3-6月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预防痛风发作。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