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痛和胃痛怎样区分?

时间:2024-03-17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744评论:0

心脏和胃分别位于胸腔与腹腔,二者虽处于独立的空间,但部分胃食管部疾病可引起胸痛,部分心脏疾病也可引起腹痛,给病因的判断增加了不确定性。那么,心脏和胃部疾病引起的疼痛究竟该如何区分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心脏疼痛的常见病因:冠心病所致心绞痛

心脏通过不间断收缩与舒张,将血液输送至外周组织,但心脏做功的过程需要充足的血供提供能量,当为心脏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堵塞时,心脏能量供应障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出现胸痛,因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胸痛我们称之为心绞痛,为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是胸痛常见且需引起警惕的症状。由于心绞痛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因此可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的行为,均可诱发心绞痛,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用力解便等,发生心绞痛以后,若冠脉狭窄程度较轻,休息数分钟后胸痛可缓解,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也可使心绞痛得到缓解;若心绞痛持续无缓解,说明冠状动脉发生了严重狭窄或堵塞,可能已经发生心肌梗死。其次,部分心脏瓣膜性疾病引起心绞痛,该病因可通过心脏彩超明确。

胃部疼痛的常见病因: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

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但消化食物这一过程也可引起胃黏膜损伤,轻者可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散在出血点,可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部位既可居中,也可偏左或偏右,但胃黏膜可进行自我修复,修复完成后腹痛症状可缓解;但若长期存在损伤胃黏膜的病因,腹痛不仅会反复发作,胃黏膜损害还可逐渐加重,如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未给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幽门螺杆菌可长期存活,可增加胃溃疡的发生风险,可引起餐后腹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发生胃出血甚至穿孔;再如长期酗酒的人群,不仅易出现急性胃黏膜损害,出现急性腹痛,还可增加胃溃疡的发生风险;再如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药物可直接损害胃黏膜出现上腹疼痛,也可抑制环氧化酶的合成,影响胃黏膜血流调控屏障,增加溃疡的发生风险,从而可引起反复上腹疼痛。

因此,从症状上来看,心脏与胃部疾病引起的疼痛不难区别,对于可疑心绞痛的患者,完善冠脉造影检查可明确病情,对于可疑胃部疾病的患者,完善胃镜检查可明确病情。但无论是冠脉造影还是胃镜检查均需要门诊预约,在诊断明确以前,心绞痛患者可否按冠心病来诊治?上腹痛患者可否按胃部疾病诊治?当然不能。虽然心脏疾病与胃部疾病的疼痛特征明显,但二者也存在交叉:

  • 以心绞痛为例,虽然多数患者疼痛部位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但少数患者疼痛部位可位于上腹部,易被误诊为胃部疾病,因此中老年人若长期存在冠心病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出现上腹痛时建议完善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有助于明确发现腹痛是否由冠心病引起,再次也需要提醒各位中老年朋友,腹痛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不建议按胃部自行服药。
  • 以胃食管疾病为例,虽然多数胃部疾病疼痛部位位于上腹部,但部分疾病的疼痛部位也可位于胸前区,胃食管反流疾病为其一。胃食管反流性病是由于食管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相应症状,主要以反酸、烧心为主要表现,由于疼痛部位位于胸骨后,且部分患者的疼痛性质与心绞痛相似,因此易误诊为心绞痛。当然,相比于心绞痛,胃食管反流病并非临床急症,此时重在通过完善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明确是否由心肌缺血引起即可,若不是,择期完成胃镜检查即可鉴别。

在治疗方面,心脏疼痛若由冠心病引起,重在使用药物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斑块,预防血栓形成,延缓心室重构、降低后期死亡风险,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助于增加冠脉血供减轻症状;胃部疾病引起的上腹疼痛,重在使用抑酸护胃的药物保护胃黏膜,存在腹胀、早饱等症状时可使用促胃肠动力的药物缓解症状,当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行根除治疗以免胃黏膜损害持续加重,酗酒的患者应戒酒或限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可预防使用抑酸护胃的药物,可减轻胃黏膜损害。

综上,心脏疼痛主要由冠心病所致心绞痛引起,部分患者可由心脏瓣膜疾病引起;胃部疾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等胃部疾病所致疼痛以上腹部为主。冠心病患者完善冠脉造影可明确病情;胃部疾病患者完善胃镜检查可明确病情;但部分冠心病患者可以上腹痛为主要表现,因此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中老年人出现腹痛时应完善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检查,以排除冠心病;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可出现胸痛,部分患者疼痛类似心绞痛,需要与之鉴别。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