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中医熟悉,辩证,治疗

时间:2020-06-03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022评论:0

肥,多肉也;胖,半体肉也;肥胖字解为脂肪显著多的或异常多的。

中医学将肥胖症患者称为“肥人”、“肥满”、“脂人”。

一、中医对肥胖病发病的熟悉

《素问通评虚实论》:“肥朱紫,则高粱之疾也”

《素问异法方宜论》: “西方者,金玉之域,其民华食而脂肥”

二、肥胖的病因

先天禀赋、体质

膏粱厚味、肥甘滋腻

清闲少动 久卧伤气

不良生涯和饮食习惯“汤、糖、躺、烫”

精神心理因素

三、肥胖的病理机制

《丹溪心法》:“肥白人多痰”

《傅青主女科》:“妇人体质肥盛,恣食厚味,痰湿内生… …”

《石室秘录》:“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化,故痰生之”

《脾胃论》“脾胃旺,能食而肥”

《景岳全书》:“肥人者,柔胜于刚,阴生于阳也”

《肥纂》:“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

四、肥胖的辩证及治疗

1、脾虚湿阻型 

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红。

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功效减退,水湿与精微凝聚为湿浊,流于孔窍、肌肤,化为膏脂、湿邪,使人臃肿而虚劳困倦,四肢繁重,腹胀纳呆。由于湿浊凝聚,不能化生津液则口渴多饮。本型多见于中老年肥胖病人,尤以妇女为多。

治疗:治宜健脾补气,化湿利水。

方药: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健脾汤《证治准绳》

加减:水湿重者加车前草、木通、汉防己;

腹胀明显者加厚朴; 疲乏重者加黄芪、山药。

2、胃热湿阻型 

肥胖,头胀头晕,消谷善饥,困楚懈怠,口渴喜饮,脉滑小数,舌苔腻微黄,舌质红。

胃热炽盛而消谷善饥。热灼津液故口干思饮,大便有时秘结。由于所食之水谷化生精微过多,脾的运化功效负荷过重,常会引起湿阻而四肢困倦乏力。过剩的水谷精微在体内瘀积成为膏脂而迅速发胖,此型者多见于青少年和产后妇女。

治疗:治宜清胃泻火,利水通腑。

方药:小承气汤 《伤寒论》

保和丸 《丹溪心法》

枳实导滞丸 《内外伤辨惑论》

加减:热甚者加黄连、生石膏;

湿重者加车前草、汉防己、苍术、白术;

头胀重者加菊花、夏枯草;

若大便干,将炙大黄改为生大黄、加胡黄

连、或番泻叶代茶饮。

3、肝瘀气滞型 

肥胖,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闭经,失眠,多梦,脉弦细,舌质暗红。

情志不遂,使肝气郁结,疏泄失调,肝木侮土,肝胃反面,精微物质输布失常,成为膏脂,瘀积于体内而成为肥胖。气滞又可致血瘀。本证型多见于更年期肥胖,女性多于男性。

治疗: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逍遥散 《和剂局方》

越鞠丸 《丹溪心法》

加减:大便干者加生大黄;

血瘀重者加生蒲黄、三棱、莪术;

气滞重者加枳实;

热盛者加黄芩、黄连;

焦躁者加生石决明、草决明;

胁痛者加川楝子。

4、脾肾两虚兼水阻型 

肥胖,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阳痿,阴寒,脉沉细无力,舌苔薄,舌质淡红。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均与人体水湿气化及运化有密切关系。脾肾两虚,水谷精微运化失调,不能荣养周身而溢于肌肤,则为形盛体胖,颜面浮肿。多见于岁数较高肥胖病人或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症的肥胖病人。

治疗:治宜健脾补肾,温阳化湿。

方药:真武汤 《伤寒论》

附子理中汤 《和剂局方》

加减:浮肿重者加汉防己、大腹皮;

自汗无力者加党参、黄芩;

腹胀者加陈皮、法半夏

5、阴虚内热兼瘀血型

肥胖,头昏眼花,头胀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低热,脉数而弦,苔薄腻尖红。

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化火,肝木侮土,出现下虚 上盛、消谷善饥、烦热之症,多见于肥胖合并高 血压、糖尿病病人。

治疗:治宜滋阴补肾,平肝泻火。

方药: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

杞菊地黄丸 《麻疹全书》

加减:头晕重者加生石决明、草决明;

头痛加天麻、钩藤,茜草;

腰酸重者加牛膝;

烦热者加黄柏、知母。

每人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做到天天有水果、顿顿有蔬菜

我国居民脂肪摄入量过多,国家卫计委呼吁公众每天吃的水果蔬菜要达到一定量 蔬菜、水果,每天究竟吃多少才算够量?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记协等共同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15年项目3日在北京启动。该项目的主题为“果蔬营养与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