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固醇72,低密度脂蛋白51,有什么好的建议?
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胆固醇胆固醇是血脂检查的重要项目,这两项指标升高后可引起心脑血管损害,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需要早发现并早干预。那么,总胆固醇达到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5.1mmol/L,该怎么办?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从诊断标准来看,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已达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所有成人均应定期检测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后可大量进入冠状动脉、头颈部动脉内膜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或形成动脉斑块,当动脉显著狭窄或动脉斑块破裂,则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且在动脉病变早期通常无显著症状,因此成人需要定期检测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岁以下人群每五年检测一次,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一次,总胆固醇的正常值应低于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值应低于3.4mmol/L,超过上述数值可诊断为高脂血症,因此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已达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来看,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属高危患者
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幅度越大,对心脑血管损害越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越高,当总胆固醇达到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4.9mmol/L,属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预示着未来10年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10%,更重要的是高脂血症患者存在代谢紊乱,易同时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疾病,或存在肥胖、吸烟、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意味着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因此这些基础疾病、危险因素可协同高脂血症损害心脑血管。
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角度出发,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需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给予降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高危人群的首要治疗措施为降低血胆固醇,以减轻对心脑血管的损害,降胆固醇有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运动、减轻体重以及戒烟限酒等,但非药物治疗属于基础治疗,降血脂幅度有限,对于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的患者而言,无法控制血脂达标,因此需要给予药物降脂,首选他汀类药物;在服用他汀的同时,应同时启动抗血小板治疗,这是因为高危患者在动脉破损处易聚集血小板,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抗血小板药物可阻止血小板聚集,从而可降低动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减少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常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给予他汀降脂、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了解血脂达标情况、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应复查血脂是否达标,同时了解是否发生他汀不良反应,复查通常在用药后4-8周进行,首先应复查血脂是否达标,重点观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更高,因此血脂达标与否重点参考该指标,高危患者将其控制在2.6mmol/L以下即可;其次应注意复查是否出现他汀药物不良反应,需要检测转氨酶、肌酸激酶与血糖,当转氨酶升高达3倍正常值上限应停用他汀,当肌酸激酶达到5倍正常上限或出现不能耐受的肌肉疼痛时,也应停用他汀,同时需定期检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但血糖异常的患者不能停用他汀,应对症控制血糖,因为他汀为心脑血管带来的益处远高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使用阿司匹林后重点观察有无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血尿以及解黑大便等,若出现出血相关症状,应就诊专科评估是否能继续使用阿司匹林。
综上,总胆固醇达到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4.9mmol/L,属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预示着未来10年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10%,因此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mmol/L的患者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合理使用疼痛类药物降低胆固醇、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以降低急性心脑血管时间的发生风险,用药后应定期检测血脂是否达标,以及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