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每天排便?
正常人每日排便一次,但便秘患者可能三天都排不出一次大便,且排便过程中可能伴随大便干硬、排便费力、排便不尽等不适,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便秘患者均想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能增加排便。那么,究竟有没有什么办法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粪便在结肠形成后,需依靠结肠规律、有力的推动,盆底肌肉、肛门内外括约肌协调运动等才能按时将粪便排出体外,若结肠推动力不足,粪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延长会引起排便困难;若盆底肌肉、肛门直肠运动不协调,粪便排出过程中阻力增加,也会引起排便困难;若直肠对粪便的感知异常,也会延迟排便或出现排便困难。因此,能引起排便困难的因素较多。出现症状的患者由于不能及时将粪便排出体外,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口苦、食欲减退等症状,少数患者甚至会出现头晕、乏力,因此排便困难虽然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但带来的影响可能不会仅限于胃肠道。
出现排便困难以后,部分患者以排便费力为主要表现,显著延长了如厕时间;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粪便干硬,伴随痔疮等疾病时可能会引起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排便不尽感,可能会多次如厕;还有部分患者三四天才排便一次,严重增加了主观不适,但排便困难可能由功能性因素引起,也可由病理性疾病所致,还可由部分药物引起。因此,出现排便困难的人群首先应注意排除器质性疾病与药物因素。在器质性疾病方面,肿瘤性疾病如结肠癌所致机械性梗阻可引起便秘,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所致消化道自主神经受损可出现便秘,妊娠、神经系统疾病、肛门直肠疾病等也可引起便秘。由于部分疾病未及时治疗可进行性加重,因此便秘患者需早期排除。
若便秘非器质性疾病引起,也非相关药物所致,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改善便秘,首先应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膳食纤维具有抗水解作用,不易被小肠的消化酶分解,不会被结肠所吸收,因此可增加粪便体积,有助于增加排便次数、改善粪便干硬,同时可缓解排便过程中的疼痛不适感,因此便秘患者每日可摄入20至35g膳食纤维,推荐以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为主,长期适量摄入有助于改善便秘;但部分患者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症状如腹胀、腹痛等,可能是这些食物增加了肠道产气,因此膳食纤维对便秘的改善也因人而异。
增加膳食纤维食物摄入的同时,应增加水分摄入。适量饮水后可增加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有助于改善排便,因此便秘患者应养成饮水的好习惯,建议每日饮水1500至2000毫升。与此同时便秘患者应规律运动,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运输时间,有利通便,尤其是运动较少、长期久坐的人群,运动对便秘的改善更大,运动时建议以中等强度为主,微微出汗、心率稍快、呼吸稍急促即可,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等项目,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每周至少运动两次。体力较好的人群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延长运动时间,体力较差的老年人运动后休息数分钟继续运动,累及达到相应运动时间,也有助于改善便秘。
在改变饮食结构、运动的同时,便秘人群还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建议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如厕排便。早晨起床后体位的改变可增加结肠运动,因此晨起即使没有便意,也应养成如厕的习惯有助于改善便秘;进餐后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可增加结肠蠕动,因此建议在餐后2小时如厕,有助于及时排便。在排便时尽量不要玩手机,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排便上,采取蹲位姿势更有利于排出粪便。当然,采取以上措施以后,若依然无法顺利排便,可服用具有通便作用的药物。
综上,结肠推动力不足、盆底肌肉、肛门直肠运动不协调、直肠对粪便的感知异常等,均可引起便秘,可能会出现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小于3次)、排便费力、粪便干硬、腹胀、排便不尽与直肠堵塞感等症状,但便秘也可由肠道肿瘤、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引起,还可由相关药物所致,因此出现便秘的患者首先应就诊排除相关疾病与药物可能,若无这些因素影响便秘考虑功能性,饮食上可增加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至2000ml,每天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每周至少运动两次,同时养成排便的习惯,建议晨起或餐后2小时按时排便,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持续无改善的患者,可给予药物通便。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