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有哪些早期症状?

时间:2024-03-13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2220评论:0

尿毒症与心肌梗死、脑梗死、恶性肿瘤等疾病一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发病源于肾脏持续受损却未采取干预措施,以致病情进行性加重,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害,而进展到终末阶段。那么,尿毒症早期有哪些症状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至关重要,通过排泄代谢产物净化血液,为心脏、大脑、肺脏、消化道等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通过分泌与重吸收功能,将钠、钾、钙、磷等电解质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维持酸碱平衡;通过独有的内分泌功能,促进红细胞成熟并调节骨代谢平衡。一旦肾脏严重受损,人体的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从而持续蓄积在血液中,可对全身各器官系统造成毒性损害;电解质无法维持在正常范围,酸碱平衡被打破,从而可引起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紊乱,无法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影响红细胞成熟与骨代谢平衡,血液系统与骨骼系统也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肾脏需要精心维持,需要及时发现并干预损害肾脏的病因,注意识别肾脏损害的早期症状,可阻止或延缓肾脏损害,避免进展为尿毒症。


尿毒症学名慢性肾衰竭,虽然其病变部位在肾脏,但病因却不一定在肾脏,更重要的是慢性肾衰竭的多数病因易被忽略,以致对肾脏的损害可持续加重,其容易被忽略的病因主要有:①高血压,血压长期升高使肾脏血流灌注增多、肾小球滤过增多,从而可加速肾小球硬化,使正常的肾单位进行性丧失。②糖尿病,血糖长期升高使肾脏代谢环境处于紊乱状态,同时可改变肾脏的血流动力学,从而可加重肾脏损害。③高尿酸血症,尿酸长期升高可沉积在肾脏,损害肾脏的主要结构包括肾小管、肾小球、肾间质等,从而可加重肾脏病变。④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引起肾动脉粥样硬化,以致肾动脉狭窄使肾脏无法得到充足供血,同时异常的脂质会加重肾脏损害。⑤蛋白尿,各种病因引起尿液中蛋白增加,可促进肾小球硬化与肾小管纤维化。


无论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还是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患者,患病期间可能很少将焦点聚集在肾脏,这也是慢性肾衰竭发病隐匿、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些病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并非发病即高峰,它们对肾脏的损害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且在病程早期通常无症状,以致不易被发现,但病情进展到中期或部分早期的患者,可出现相关症状,主要包括:

①食欲减退。肾功能减退的病人由于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因此会使胃肠功能下降,这是慢性肾衰竭最早的症状,部分患者在早期可出现食欲减退,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口腔可出现尿味,是由于尿素未及时排出体外引起。由于食欲减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且症状轻微不易被重视,因此常被忽略。

②乏力。肾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体内积聚了较多代谢废物,内环境较差,因此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会下降,人体的精神、体力状态也会发生改变,部分患者在早期可出现乏力,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乏力不同,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功能与内环境无改变,即使调整情绪、合理运动、规律作息等,乏力可能也无改善,但部分患者乏力由代谢性酸中毒引起。

③腰痛。肾脏主要位于脊柱两侧的腰部,各种病因引起肾脏实质损害以后,少数患者可出现腰部疼痛,说明肾脏可能发生了炎症损害,但引起腰痛的病因较多,过度劳累、腰肌劳损会引起腰痛,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等也会引起腰痛,因此部分患者出现腰痛易忽略肾功能下降,完全不知这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④夜尿增多。正常情况下,我们夜间无解小便的行为,即使有次数也较少,但发生肾脏损害以后,尤其是肾小管受损的患者,可出现夜尿增多,这是因为肾小管具有浓缩原尿的功能,发生损害以后浓缩功能下降,从而可使尿液生成增多,较多的尿液超过膀胱容受后,夜间解小便的次数便会较前增多,这也是肾脏损害的早期信号。


虽然肾脏损害早期可出现相关症状,但这些症状均缺乏特异性,食欲减退的人群可能会认为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乏力的人群可能会认为是由于睡眠欠佳引起,腰痛的人群可能认为由腰肌或腰椎受损引起,夜尿增多的人群还可能认为是饮水增多引起,因此及时部分人群出现了相关症状,也不易早期识别,且部分患者早期可无症状,完全不知肾脏损害正持续加重。因此,相关症状可作为肾脏损害的预警信号,但不能以症状的有无判断有无肾脏损害,有肾脏损害高危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需要定期复查肾脏损害的相关指标:

①肾功能,重点了解肾小球滤过率(GFR)有无下降,正常情况下该指标应高于90,当其低于60时说明已经进展到慢性肾脏疾病阶段;

②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正常情况下这两个指标的比值应低于30mg/g,当比值高于30mg/g时说明肾脏损害已经达到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标准;

③尿常规,尿常规也是筛查肾脏损害的重要检查项目,若尿常规发现尿沉渣异常,说明肾脏可能已经发生损害;

④影像学检查,肾脏彩超、CT等有助于发现肾脏形态改变,若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显著增大或缩小,均说明可能发生了肾脏损害。


当然,在筛查的同时,还应注意控制病因,高血压患者至少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高于30mg/g的患者至少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空腹血糖尽量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尽量控制在10mmol/L以下,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指标;高脂血症患者应通过降脂治疗将血脂控制在目标范围,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尿酸性肾病后至少应将尿酸控制在360以下,已经出现蛋白尿的患者应通过用药减轻蛋白尿,同时应慎用具有肾毒性和经肾排泄的药物等,有助于延缓肾脏损害,降低进展为尿毒症的风险。若相关病因得到合理控制,早期有助于逆转肾脏损害;若相关病因未得到控制而进展为尿毒症,后期只能通过透析治疗维持生命。


综上,尿毒症学名慢性肾衰竭,是由各种疾病引起肾脏结构与功能损害,逐渐进展到终末期的一类疾病,发生严重肾脏损害以后,可引起多器官系统损害,出现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出现贫血与骨代谢异常等,需要早期识别肾脏损害相关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乏力、腰痛、夜尿增多等,重在干预加重肾脏损害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蛋白尿与加重肾脏损害的药物等,同时应定期复查肾功能、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尿常规、肾脏影响学检查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损害,有助早期治疗,可避免进展为尿毒症。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