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癌前预警吗?

时间:2024-03-14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2296评论:0

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主要以皮肤疱疹、水痘为主要表现,但部分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后却查出恶性肿瘤,因此部分人认为带状疱疹是癌前预警。那么,事实究竟如何?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带状疱疹是如何发生的。带状疱疹的发生与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相关,但并非所有感染者均会发生带状疱疹,第一次感染这种病毒会产生水痘,同时人体会启动免疫功能杀灭病毒,但并非所有的病毒均会被消灭,残留的病毒会转移到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并长期潜伏在神经组织中处于休眠状态,当我们的免疫功能下降,潜伏的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并沿神经组织转移到皮肤,引起皮疹、水痘与疼痛,因皮疹分布与神经走形一致呈带状,因此被称为带状疱疹。


由此可见,感染带状疱疹病毒不一定会引起带状疱疹,且不少人均感染过该病毒,北美与欧洲流行病学统计发现超过95%的年轻人血清带状疱疹病毒呈阳性表现,这意味着他们曾经感染过或当前正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同时意味着他们有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但风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免疫功能,只有感染者免疫功能下降,才可能发生带状疱疹,而易出现免疫功能下降的人群主要有:①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②HIV感染人群;③恶性肿瘤患者;④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⑤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⑥精神压力大与过度劳累的人群。


这些人群免疫功能不同程度下降或受损,为带状疱疹病毒的激活与复制提供了契机。由此可见并非只有肿瘤患者才易发生带状疱疹,肿瘤仅为带状疱疹的易患因素,而带状疱疹也不是癌前预警,但它可以是免疫力低下的预警信号。而相比于非肿瘤人群,由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显著受损,发生带状疱疹后进展为播散性带状疱疹的风险较高,可能出现全身广泛性皮疹以及水痘,同时可出现肺组织与大脑受累,因此比非肿瘤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当然,除开免疫力低下,部分特定人群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也易发生带状疱疹,主要包括:


老人。老年人针对带状疱疹病毒的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逐渐降低,因此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尤其是50岁以后发病风险大幅升高,85岁以上的老人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更是高达50%。与肿瘤患者一样,高龄老人发生带状疱疹后,进展为播散性带状疱疹的风险也较高。

女性。多项研究显示女性患带状疱疹的风险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免疫功能低于男性有关,因此女性应注意避开带状疱疹的其它危险因素,有慢性疾病的女性应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规范性生活降低HIV患病风险,尽量减少熬夜、避免过度劳累、适当缓解精神压力,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带状疱疹的患病风险。


当然,带状疱疹也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由于带状疱疹与抵抗力下降有关,因此我们可增加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进食牛奶、鸡蛋、豆类、瘦肉等优质蛋白,坚持规律运动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降低易患风险。由于50岁以上的人群带状疱疹患病风险增高,即使采取了相应措施增强抵抗力,也不一定能抵消患病风险,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有助于降低相应风险,但有效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因此,带状疱疹的患病风险可能会长期伴随部分人群,但好在是带状疱疹有抗病毒药物可用,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能缩短带状疱疹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同时可减少新皮疹的发生、减少病毒传播到内脏,但应在出诊后一至三天内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带状疱疹感染人体后可潜伏在神经组织中,当免疫力下降后病毒可被再次激活,并蔓延至皮肤引起皮疹、水痘与疼痛,主要发生于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HIV感染者、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精神压力大与劳累的人群等,同时老人与女性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因此肿瘤患者可能发生带状疱疹,但带状疱疹并不是癌前预警,是免疫力低下的预警信号。在预防方面,通过提高自身抵抗力如增加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进食牛奶、鸡蛋、豆类、瘦肉等优质蛋白,坚持规律运动等,有助降低易患风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也可降低患病风险。发生带状疱疹后,通过积极抗病毒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应尽早用药。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