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可以应用于三焦辨证论治

时间:2020-02-17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184评论:0

三焦证治也是温热病的辨证论治方式之一,由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提倡。它是按机体躯干上、中、下三大部位把温热病划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下焦温病三类病证予以论治,在很大程度上与卫气营血证治有相同之处。上焦温病包罗肺(经)、心(经)、心包(经)的病变,多为温热病的初期阶段;中焦温病包罗脾(经)、胃(经)、大肠(经)的病变,多为温热病的中期阶段;下焦温病包罗肝(经)、肾(经)、膀胱(经)的病变,多为温热病的末期阶段,十二经脉在进入人体与脏腑相联时,不是属一个脏、络一个腑,就是属一个腑、络一个脏。在属络内外脏腑的同时,也与其他相关脏腑发生联系,都离不开三焦的范围。以是,三焦证治与经络学说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上焦证治

1.肺(经)症状:肺(经)主气属卫,与皮毛相合而统卫气。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病变类似卫分和气分两类证候,如恶寒发烧、头痛、咳嗽、咽喉疼痛、口微渴、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则:宣肺调卫、清热解表,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太渊、列缺、鱼际、少商、尺泽、合谷、曲池、外关、大椎、肺俞等。

2.心和心包(经)症状:心(经)主血属营,心包在生理上代心行事,病理上代心受邪,治疗上代心用穴。心(经)和心包(经)的病变与营分病证类似,且更深重。症见发烧夜甚、焦躁不眠、神昏谵语或舌謇、语言失利、舌质红绛、苔黄燥或黄腻、脉细滑而数。

治则:清泄热毒、醒脑开窍,只针不灸,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处方:神门、通里、大陵、中冲、劳宫、内关、合谷、曲池、太冲、水沟、十二井穴等。

(二)中焦证治

1.胃(经)症状:胃为阳土,喜湿恶燥,以降为顺。温邪伤胃,易从燥化,症见高热、面赤、心烦、气急而粗、汗多、口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

治则:清泄阳明、生津止渴,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二间、合谷、曲池、颊车、内庭、外关、大椎、廉泉、金津玉液等。

2.脾(经)症状:脾为阴土,喜燥恶湿,以升为顺。温邪伤脾,易从湿化。症见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身重疲倦、胸闷、脘腹胀满、纳呆、恶心欲吐、小便晦气、大便不爽或溏泄、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清热利湿、宣畅气机,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处方:合谷、内关、外关、太白、商丘、三阴交、阴陵泉等。

3.大肠(经)症状:大肠属金,乃脾胃之土所生。如为温邪所伤,则胃肠燥热与糟粕内结,形成燥屎,致气机阻滞、腑气不通。症见身热、汗出、小便黄赤、大便秘结不通、腹部胀痛拒按,甚或焦躁、谵语,苔黄燥、脉沉实有力。

治则:泻热通便、通调腑气,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合谷、曲池、内关、支沟、中脘、天枢、大横、内庭、足三里、上巨虚等。

(三)下焦证治

1.肾(经)症状:肾为寒水之脏,主藏阴精。温邪耗伤肾阴,则见低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失眠、精神疲倦、耳鸣、耳聋、舌红少苔、脉虚大或迟缓。

治则:滋养肾阴、平降虚热,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处方:太溪、照海、涌泉、复溜、经渠、劳宫、三阴交、肾俞等。

2.肝(经)症状:肝为风木之脏,赖肾水以滋养。热入下焦,灼伤肾水,除上述肾阴耗伤见症外,又因肝木失其所养,则引发虚风内动。症见肢体抽搐、手足蠕动、肢厥、卵缩、心动悸而痛、舌绛少苔、脉象细数。

治则:养血滋阴、柔肝熄风,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处方:太冲、肝俞、肾俞、太溪、照海、涌泉、复溜、三阴交等。

3.膀胱(经)症状:湿热之邪阻滞下焦,致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通。症见小便晦气、头胀、身重而痛、口干不欲饮或兼恶心吐逆,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清热利湿、化气行水,多针少灸,泻法。

处方:中极、三阴交、阴陵泉、委中、委阳、膀胱俞、三焦俞等。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喝醋、吃维生素c,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吗?医生来辟谣

PRIVATE CONTENT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