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何凭据病情下定合适的针灸处方?
针灸配穴处方就是把具有类似治疗作用的腧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组穴位,也是辨证论治的效果。针灸选穴是针灸治疗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若何选择穴位,既体现了医者的治疗指导思想,又反映了医者的针灸学术水平。
(一)凭据腧穴所在部位
凭据腧穴所在部位选穴,是最基本、最简朴的方式。许多针灸处方都是围绕病变部位选穴配方的,尤其是对一些器质性病变,诸如甲状腺肿大、带状疱疹、腱鞘囊肿以及各部枢纽扭挫伤,局部选、配穴更能充分发挥疏通局部经络之气的治疗作用,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学术思想。
(二)凭据腧穴所属经络
由于脏腑、经脉之间有着许多特定的联系,诸如内外配偶关系、同名经经气相通关系、经脉之间的母子关系及交织、交会关系等,于是针灸临床上也就发生了许多按经配穴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凭据腧穴所属经脉,连系本经配穴、内外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子母经配穴、交会经配穴等来选择合适的穴位。以体现“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学术思想,也突出脏腑、经脉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地仓、颊车、内庭治面瘫属本经配穴法;支沟、阳陵泉治胁痛为同名经配穴法;肺气不足配太白、足三里“培土生金”为子母经配穴法。
(三)凭据腧穴的差别性能
每个腧穴都有各自的性能(也即“穴性”)和一定的主治特点,例如外关清热解表,曲池祛风止痒,丰隆健脾化痰,阴陵泉清利湿热等。穴性决议着主治局限,主治又验证着腧穴性能。有时更可以连系一个腧穴的特定穴性子来定穴,如内庭是胃经荥穴,“荥主身热”,故内庭能清泄胃热;阳陵泉为八会穴中的“筋会”,故治疗筋脉拘急效果怪异;足三里能统治种种消化系统病症,实因其是胃经(下)合穴,“合治内腑”,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头维治偏正头痛、三阴交治脾肝肾诸疾又同属交会穴的治疗作用。
(四)凭据腧穴的特定配伍方式
在古今数千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创造出许多牢固的配伍方式,如合谷配太冲称为“四关”,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镇痉宁神等多种功用;关元、三阴交均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以是,从古至今二穴联用,普遍治疗泌尿、生殖、内分泌各系统的多种病症;肩髃、肩前配肩贞则称之为“肩三针”,三穴以前、中、后的漫衍形式,普遍联系着整个肩枢纽,为种种肩枢纽病之首选。
(五)凭据病因病机的差别
中医临证,强调辨证论治。差别的“证”是由差别的病因病机演化而来。例如中风偏瘫,针灸取穴大多是偏向于手足阳经的腧穴,这是由于风邪多犯阳经之故;内脏下垂之证,皆因中气不足,故取气海、脾俞、足三里,意在补中益气;神志病证,基本上都与心神有余或不足有关,处方中神门、心俞必不行少;若更兼痰蒙清窍,那自然又要配上丰隆这个豁痰要穴了。
.(六)凭据针灸治疗原则
熟知针灸治疗原则,临证配穴处方则有章可循。大凡瘫痪、肌肉萎缩之证,取合谷、曲池、伏兔、足三里等穴,因于“治萎独取阳明”之论;枢纽扭伤取阿是穴点刺出血,乃是遵照“菀陈则除之”的治则;因感受风邪而致的皮肤瘙痒,取血海、膈俞,基于“治风先治血”的古训;急性病症选腹募穴治,慢性病症选背俞穴治,又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学术思想的详细体现。
(七)凭据治疗方式和补泻手法的差别
针刺或艾灸的差别治法,会发生差别的治疗作用。例如外感疾患有风寒、风热之异,内伤病证有虚证、实证两头。若是外感风热,大椎穴针之清热解表;外感风寒,大椎穴灸之温经散寒。若是胃肠实证,针中脘通调腑气;胃肠虚证,灸中脘(或拔火罐)温中止痛。而补泻手法差别,也赋予统一针灸处方差别的意义。例如失眠和嗜睡、癫证和狂证,均可选照海和申脉治之。差别的是,失眠和狂证属阳盛阴虚,应补照海、泻申脉,是谓“补阴泻阳”;嗜睡和癫证属阴盛阳虚,则应补申脉、泻照海,是谓“补阳泻阴”。合谷配三阴交,既可堕胎,又能保胎。关键在于,堕胎应补合谷、泻三阴交使气旺血衰而起作用;保胎宜泻合谷、补三阴交使气衰血旺而发生效果(慎用)。
(八)凭据昔人和他人的履历
凭据履历用法来选穴,一样平常用于奇穴、新穴和治病确有奇效但机理尚不清晰的腧穴。例如少泽治疗乳少,至阴纠正胎位,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迎香透四白治疗胆道蛔虫症等。这类穴位也最容易受到质疑,要实事求是的熟悉这些腧穴的治疗作用,履历就是履历,切忌作牵强附会之解,因为此经其他穴无此作用,此经自己的穴也无此作用。
(九)凭据现代科研功效
在对腧穴的研究方面,许多功效已经开端展现了一些作用机理。例如四缝作为治疗小儿疳疾的特效穴,针后大大提高体内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活力,提高消化能力;同时增添血中钙、磷的含量,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也有助于患儿骨骼发育和健康成长。针刺胃病患者的足三里穴,当胃弛缓时可使之缩短;当胃重要时可使之弛缓,并可排除幽门痉挛状态,这才使足三里既能治疗胃下垂,又能缓解胃痉挛。针刺太冲、阳陵泉二穴,既能增强胆囊缩短次数和力度,使胆汁排泄量增添,又能缓解胆道口奥狄括约肌的痉挛。前者有利于排挤胆结石、蛔虫和消除黄疸;后者可止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引起的绞痛。凡此,都可以为我所用,也增强了说服力。
选穴的途径另有许多,以上仅是摘其要而述之。选穴时也不行前后矛盾。例如说近视、夜盲本属肝血不足,本不应该用肝经的“子”穴行间,但误用后还要误解为行间能疏肝理气、平降怒火,岂不是一错再错?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针灸“前后配穴”的三种方法
前后配穴法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黄帝内经》中称“偶刺”。具体运用有前后随意配穴、前后对应配穴和俞募配穴三种形式。 (一)前后随意配穴 只要将身体前后(包括头面部)的腧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