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针灸治疗骨关节疾病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针灸治疗骨枢纽系统或运动系统疾病,主要体现了针灸的优越镇痛作用,显示了针灸疗法对本系统疾病的优势,也就是常说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最好体现。针灸与手术相比,不会损坏身体的组织;与麻醉止痛药物相比,不致引起身体其他功效的杂乱。
(一)一样平常痹证
针灸治疗痹证,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针灸最早就是以治疗肢体的种种疼痛为目的的。在以前以单纯刺法为主,近几十年来,随着针灸新技术的生长,治疗方式趋于多样化,单纯针刺疗法已经较少应用,多与其他复合疗法(如配合实行理疗、温针灸、外加脉冲电、TDP照射、穴位注射等)连系运用。研究解释:温针灸对痹证患者的局部症状如枢纽疼痛、肿胀、繁重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沉及抗“O”显著下降,且幅度显著大于单纯毫针组。
(二)类风湿性枢纽炎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枢纽炎(RA)也有了新的希望,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大量临床报道显示,针刺治疗类风湿性枢纽炎与西药对照(消炎痛、甲氨蝶呤加双氯灭痛)有显著差异。治疗方式涉及到针刺、灸法、温针、耳压、穴位注射、埋线、蜂针等,疗效一定,无副作用成为治疗RA的有用方式。
(三)肩周炎
针灸治疗肩周炎,在局部主要取“肩三针”(肩髃、肩前、肩贞)为主,接纳针刺、梅花针重叩出血、局部拔罐,再取患侧手三里、膝枢纽以下的阳陵泉、中平穴、条口透承山,配合“动刺”,有用率均在90%以上。凭据19个单元2154例治疗效果显示:痊愈1312例,治愈率为60.9%,总有用率在95%左右。用缪刺、巨刺法治疗343例,痊愈222例(64.7%),总有用率98.1%。
(四)急性腰扭伤
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突出,单穴疗法一样平常取水沟穴(针尖斜向鼻中隔快速刺入0.5~1寸)、龈交穴(刺破唇系带上的反应点)、后溪穴(向掌心偏向直刺1~1.5寸)、养老穴、委中穴(三棱针点刺出血)、手针腰痛点(又称“精宁”“威灵”)等,行针时配合腰部流动。除此之外,另有一些履历用穴,如以压痛点为中央,刺入毫针数枚,针间相距1.5~2寸;取曲池下2.5寸之显著压痛点处,沿皮肤向下斜刺进针;同时配合“动刺”。
(五)其他种种扭伤及骨枢纽病
凭据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原则,针刺四肢的对应点治疗急性枢纽扭挫伤,针刺肾俞、大肠俞、夹脊穴等治疗增生性脊柱炎的总有用率均在95%以上(急性枢纽扭挫伤报道1000例,治愈891例,好转103例,无效6例,总有用率为99.4%;增生性脊柱炎报道194例,治愈74例,好转111例,无效9例,总有用率为95.3%)。有报道: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枢纽错位2196例,治疗1~3次即奏效,痊愈1776例,好转408例,无效12例,总有用率为99.5%;火针、新九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膝枢纽骨性枢纽炎,配以艾灸,有用率可达95%左右;针刺支沟、后溪、阳陵泉治疗胁肋部扭挫伤疗效显著;针刺配合运动手法治疗膑骨枢纽疾病也取得一定疗效。
在针灸镇痛的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对针刺的痛刺激性子、针刺的穴位感受装置、外周传入纤维、脊髓传导途径和中枢整合以及脑和脊髓内痛调制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定位、定向、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差别电针参数的镇痛效果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希望,发现低频、夹杂转变效果好,一次治疗的电刺激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会泛起“针刺耐受”征象。这提醒我们:针刺手法和刺激量是针刺镇痛效果中不行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些科研成果,为进一步开展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工作奠基了科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临床研究还证实,针刺诱导后循经感传显著者,其得气效应和镇痛效果都好;同时,针麻效果也较好;反之则较差。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针刺通调经络气血,变“不通则痛”为“通则不痛”的实质。但遗憾的是这些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存在着与临床研究脱节的征象,使得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缺乏基础理论的有力支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临床研究的深入生长。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针灸治疗皮肤病的优势病种介绍
针灸治疗皮肤科的优势病证,主要有神经性皮炎、荨麻疹、带状疱疹、斑秃等。毫针围刺和皮肤针叩刺是最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基本以针刺泻法为主,或可点刺出血。另外对内因(饮食)和外因(环境)也要合理调节控制,以便效果的长期巩固。 (一)神经性皮炎 对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