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泉穴有几?其归经与定位若何?
信赖许多同伙看到这个题目就该渺茫了,廉泉穴不就在喉结上方,岂非另有其余地方?廉泉穴有属于任脉的正中单穴和属于足少阴的两旁双穴的差别。通常所说的廉泉穴,指任脉正中的廉泉,即位于喉结正上方,舌骨上缘。
《针灸甲乙经》载:“廉泉,一名本池。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阴维、任脉之会。”即指此。足少阴的廉泉,据《内经》纪录,位于“舌下两脉”中。《素问·气府论》谓“足少阴舌下……各一”,指出了足少阴在舌下有两穴。《灵枢·卫气》说:足少阴“标在背腧与舌下两脉也”。《素问·刺疟》篇指出:“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其位置当舌系带两旁的血脉上,《内经》多用刺血法。这一位置及其用法,现实即厥后经外奇穴所称的“金津、玉液穴。”
如《灵枢·刺节真邪》说:“其咳上气、穷诎(俯屈气不舒)胸痛者取之廉泉……取廉泉者,血变而止。”任脉廉泉穴多不用刺血法,文中说的“血变而止”,显然是取足少阴的舌下廉泉。此处近舌根部,又称“舌本”,《灵枢·寒热病》说的“取扶突与舌本出血”,同是指针刺舌下廉泉使出血,而不是说舌根部出血的见症。
舌下部以是称为廉泉,是因为这里能排泄津液(唾涎)。《灵枢·口问》所说“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廉泉”的本意当是指舌下腺而言。杨上善《太素》注说:“廉泉,舌下孔迎涎道也……若为好味所感,神者失守则其孔开涎出也。”这是指观察到舌下腺启齿处。舒驰远《经络考》说得更明了:“舌下有二隐窍,名曰廉泉。运动开张,津液涌出。”由此可以明白,廉泉之“泉”,本池之“池”,均因其排泄津液而得名。后人名之为“金津玉液”,说法也出自道家的养生方式。《黄庭内景经》说:“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舌下玄膺生死岸,出清入玄二气焕。“所称口腔为“玉池”,舌下生津之窍为“玄膺”,其津液为“灵液”等。《灵枢·胀论》说的:“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就是指从舌下至咽喉为津液的通道杨上善《太素》注:“廉泉,乃是涎唾之道”,却又说“玉英复为泄便之路”,将“玉英”注释为小便通路,不甚适当。《甲乙经》纪录“玉英”是胸部玉堂穴别名,此处当是对咽喉而言。张景岳从穴名作注释是对的,还应详细联系到深部的器官。
以上述可知,廉泉穴的应用始于刺舌下两脉出血;其命名意义是出于舌下生津。《内经》时定为舌下两穴,属于足少阴;至《明堂孔穴》定为颔下、结喉上方,正对舌根(本)部的正中单穴,改属任脉。此穴虽未说与足少阴交会,却有交会之实。原有的“舌下两脉”穴,则被排到经外奇穴之列。这是廉泉穴的历史变迁。
近人又有增设所谓“上廉泉”与“旁廉泉”的。“上廉泉”意指在原有廉泉的上方。原有的任脉廉泉定位应在舌骨上,刺及舌根(舌本)、而不是在舌骨下的空处。这样廉泉的位置已经在“上”了,不必再有“上廉泉”。所谓“旁廉泉”是夹任脉廉泉的两侧,同样刺及舌本,可以看作是足少阴舌下廉泉的外部相应取穴。对于不以出血为目的的刺法,接纳“旁廉泉”或称“夹廉泉”也是适合临床现实的。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十二原是怎样提出来的?有何重要性?
十二原的提出,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其文说:“ 五藏(之外)有六府,六府(之外)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两肘两膝)四关,四关(以下穴)主治五藏(病)。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禀(给)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 这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