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阴阳跷脉走形与睡眠的关系若何?

时间:2020-02-29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179评论:0
阳蹻、阴蹻两脉,据《灵枢》和《难经》纪录,都是起于足跟;阳蹻从足太阳(申脉)分出,沿外踝(经跗阳)上行;阴蹻从足少阴(照海)分出,沿内踝(经交信)上行,两脉均会合于目(睛明)。

对比关系如下所示:

《灵枢·寒热病》说:“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在项后两筋间(风府)入脑,乃别阴蹻、阳蹻,阴阳相交……交于目锐(应作“内”)眦。”这里说明“目一脑一项”前后响应,是“眼系”或称“目系”的所在。由此处分别出阴蹻、阳蹻两脉,各联系全身的阴经和阳经。阳蹻可说是足太阳的支络,相同各阳经;阴蹻可说是足少阴的支络,相同各阴经。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说:“阳蹻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蹻主一身左右之阴”,即此意。

两脉从目至足,或从足至目,对全身作纵向联系。其运行偏向不应是单纯的从足至目,这可从卫气的运行获得说明卫气是人体中起防卫作用的气,又可称之为“人气”。卫气的运行,也可说是“人气”流动的纪律。《灵枢》叙述:卫气运行于阳分则“阳气满”和“阳蹻盛”,人显示为神清气爽,张目而不欲睡;运行于阴分则阴气满”和“阴蹻盛”,人显示为神识昏沉,闭目而欲睡。这就是所说的“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壮年人由于气血盛,营卫运行正常,故能“昼精而夜瞑”,日间流动时容光焕发,夜里休息时睡眠很酣;老年人由于气血衰,营卫运行晦气,故“昼不精,夜不瞑”,日间精神不足,夜里睡眠不酣(见《灵枢·营卫生会》)。可知卫气与阴阳蹻脉对睡眠流动的关系最为亲切。

阳蹻自动,阴蹻主静,即卫气通过阴阳蹻脉主持兴奋和抑制功效,人体与外界相适应就是出于卫气的作用。人们一样平常日间流动,夜晚睡眠,故说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阳分三阳,而阳蹻是从足太阳分出;阴分三阴,而阴蹻是从足少阴分出。这两经的共同点都联系到“肾”。卫气显示于外部为阳气,而它的泉源则在于肾气。这也是卫气通行于阴阳蹻脉以“肾”为主要枢纽的理由。关于卫气的运行途径,按《灵枢·卫气行》纪录,示意如下图

表中所示,卫气从目散布于手足阳经和阳蹻(从足太阳分出),其偏向重新至足;再从足心,主要通过足少阴(手阳经则从掌中通过手阴经)和阴蹻(从足少阴分出)上升到头。说明阳气盛于上而衰于下,阴气盛于下而衰于上。

近人研究皮肤电流量转变,全身皮肤导电量就存在从四肢向头部增高的趋势。阳气的流动另有昼夜、早晚的差别。《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的:“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气”的消长就是随着“四时”而转变,显示为“朝则人气始生”,“日中人气长”,“夕则人气始衰”,“夜半人气入藏(脏)。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人体内的内分泌、免疫以及循环等许多系统,均存在这种昼夜心理节律。如人体血液中ACTH和皮质激素水平,细胞中cAMP和cGMP两者浓度的转变等。“肾气”在卫气中的作用似乎可以从这方面去明白。在睡眠时,卫气被说成是“周于五藏”或说“行于五藏六府”,意指此时阳气潜藏,卫外功效处于最低状态;与苏醒流动时的情形完全相反。这种从昼阳夜阴来说明人体心理征象照样很有实际意义的。如果卫气滞留于阳分不能入于阴,显示为心烦不眠、手足心发烧,临床上称为五心烦热,也是属于心肾不交的证象。

因手三阳从掌心入阴,足三阳从足心入阴,其途径主要通过手足少阴。由于心肾不调,肾水不济而心火上炽,阳不能潜藏,随之泛起咽干、舌燥、齿牙浮动、耳鸣、目赤、心烦不眠等症。这应当从手足少阴,也是从心肾和阴蹻论治,如取用神门、通里、太溪、复溜、交信、照海等。卫气从足心至肾,是循阴蹻和足少阴的通路;上行至目,则是循阴蹻和手少阴的通路。

因而阴蹻脉可以说是起了交通心肾的作用。阴阳蹻脉与卫气运行的关系,主要就在于解释人体心理病理中的种种阴阳消长征象。这既是一日分为小四时,一年分为大四时,另有一月之中“与月郭盈亏”响应的周期转变,这些无不关系到卫气。针刺的候气,既是候气的所在部位,另有候气的盛衰时间。候时而刺,成为厥后的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思想。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素问》里有诸多杂脉,实际意义如何?

《素问·刺腰痛》篇提出不少特殊名称的“脉”,计有解脉、同阴之脉、阳维之脉、衡络之脉、会阴之脉、直阳之脉,飞阳之脉、昌阳之脉、散脉、肉里之脉等。这些脉与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关系如何?其应用与腰痛有何联系?如能作些分析,对于理解经络内容和腰痛的治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