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少阳经在肩、颈部是怎样交织的?

时间:2020-03-02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084评论:0

《灵枢·经脉》说:“胆足少阳之脉……循颈(风池),行手少阳之前(天容),至肩上(大椎),却交脱手少阳之后(天髎),入缺盆”;而手少阳之脉则是“上肩(肩髎,此从《甲乙经》,后同秉风)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由于原文表述简略,其详细循行门路,虽经后世医家的注释,仍不甚明确。

滑伯仁《十四经施展》以为:“自风池循颈,过天牖穴,行手少阳之前。”厥后,马玄台、张景岳、高武等均作类似的注释。但此说有不确切处。因天牖是手少阳经穴,若是足少阳经经由此穴,则当为手、足少阳之会穴,而《针灸甲乙经》、《铜人》等书并无此说。关于经脉的循行门路,当以其所属经穴和交会穴为据。此处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天容一穴的归经。近代针灸医籍都将天容穴归属于手太阳经,但在《灵枢经》中,天容穴是归属于足少阳经。如《灵枢·根结》:“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灼烁也”;《灵枢·本输》:“……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十分明了,颈部各穴的排列,足少阳经天容居前,手少阳经天牖居后。由此可知,足少阳“循颈,行手少阳之前”是自风池循颈,穿过手少阳经至天容,而行于手少阳之前。天牖穴则不在其列。

那么,“至肩上却交脱手少阳之后……”与手少阳经的“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的交互关系又是若何呢?初看原文,似乎自相矛盾,两条经脉在肩部都说交到对方之后,事实孰前孰后,颇为费解。杨上善《太素》注说

“足少阳脉,从耳后下颈,向前至缺盆,屈回向肩,至肩屈向后,复回向颈,至颈始入缺盆。是则手少阳上肩,向入缺盆,肩上自然交足少阳也。足少阳从颈前下至缺盆向肩,即是行手少阳之前也;至肩交手少阳已,向后,回入缺盆,即是行手少阳之后也。”

滑伯仁《十四经施展》连系穴位作注释:“下至肩,上循肩井却左右相交,脱手少阳之后,过大椎,大杼,秉风……”马玄台、张景岳、高武等均今后说。这里须提出的是,不能忽视经脉的段落和分支。足少阳交脱手少阳之前和之后,是与手少阳“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的一支相对照而言,手少阳交出足少阳之后,则是指手少阳“上肩……人缺盆”的一段。连系穴位来说:足少阳交脱手少阳之前,指天容穴在天牖穴前方:交脱手少阳之后,指从天容经大椎至肩井穴,在手少阳“出缺盆”支之后;而手少阳交出足少阳之后,则是指从秉风至天髎穴在肩井穴之后。其中大椎、肩井、秉风是手足少阳交会穴。如按就近挨穴的原则,足少阳从上而下,依次为:风池、天容(前)、大椎肩井(后)、秉风;手少阳从下而上,依次为:秉风、天髎(后)、肩井(前)、大椎、天牖(后)。滑氏注所说的大杼穴,无交会纪录,不应在内。前与后是手足少阳经之间的对照,其他经穴不能作对照。

关于手少阳经在肩部若何交出足少阳之后,滑伯仁以为是“……上肩,循臑会、肩髎、天髎,交出足少阳之后,过秉风、肩井……这一顺序,颇不顺理,因天髎之上方为肩井,外侧为秉风,曲折盘绕,仍难以解释其“交出足少阳之后”的关系。近代黄竹斋《针灸经穴图考》曾作了修改:“上肩……左右交会于大椎,从肩井自天髎,而交出足少阳之后。”也就是说,手少阳经上肩,从肩先交大椎,再见肩井,至天髎,行足少阳之后。可见《十四经施展》的挨穴顺序不无可议之处。现在我们一样平常不拘泥于旧注,而是遵照以经脉原文为主,参照所属经穴和交会穴,并作就近毗邻的原则。对手足少阳经的交互关系也可从这方面去注释。

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督脉的命名含义如何?为什么又称“阳脉之海”?

“督”字的本义为观察、审察。《说文解字》:“督,察也。”《汉书·王褒传》:“使离娄督绳。”意指由以明目著称的离娄来瞄准墨线以达到正直。引申其字义为统率、督促、总督、监督、正中等。《庄子·养生主》载“缘督以为经”,郭象注:“顺中以为常也。”督脉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