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奇经八脉的“经络病候”
奇经八脉中以任脉、督脉的穴位运用最广,但这并不是示意其它6条奇经就不主要。由于奇经八脉的功效,主要是增强十二经脉彼此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某些疑难杂症或是妇科疾病,更与奇经八脉的病变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这么明白,若是十二经脉是学习针灸的入门,奇经八脉则是学习针灸的进阶。
一、阳跷脉
当体内的阳气偏盛时,容易引起阳跷脉的经气壅塞不流通,因而导致双目张开而难以入睡。当邪气侵略阳跷脉时,也会使内眼角泛起疼痛。阳跷脉病证的脉象,显示为寸口脉的前部左右弹指。
阳跷脉发病的症状,显示为内踝以上弛缓,而外踝以上拘急;腰背疼痛、癫痫、突然仆倒、半身不遂、痹症,四肢强直而不天真。
二、阴跷脉
当体内的阴气偏盛时,容易引起阴跷脉的经气壅塞不流通,因而导致双目闭合而嗜睡。阴跷脉病证的脉象,显示为寸口脉的后部左右弹指。
阴跷脉发病的症状,显示为外踝以上弛缓,而内踝以上拘急;癫痫,患寒热证,皮肤痹证,少腹疼痛,腹内拘急,腰及髋部疼痛牵引阴器,男子患阴疝病,女子则患崩漏症。
若是眼内角发红疼痛,应取阴跷脉治疗;小便不通时,取阴跷脉,或取足大趾三毛上之穴,或取血络显著处刺之出血。
张洁古曰:跷者,捷疾也。二脉起于足,使人跷捷也。阳跷在肌肉之上,阳脉所行,通贯六腑,主持诸表,故名为阳跷之络;阴跷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通贯五脏,主持诸里,故名为阴跷之络。阴跷为病,阴急则阴厥胫直,五络不通,表和里病;阳跷为病,阳急则狂走目不昧,表病里和。阴病则热,可灸照海、阳陵泉,(在膝下一寸䯒外廉陷中,足少阳之合也,筋病治此)阳病则寒,可针风池、风府。(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督脉,太阳、阳维之会也)。
王叔和《脉经》云:水流夜疾有声者,土休故也,人亦应之。人夜卧则脾不动摇,脉为之数疾也。一云脾之候在睑,睑动则知脾能消化也。脾病则睑涩嗜卧矣。数说皆论目闭目不瞑,虽不言及二跷,盖亦不离乎阴阳营卫虚实之理。可互考者也。
三、阳维脉
阳维脉维系人体的所有阳经,若是经气失调,就容易失志惆怅,全身无力,而且动作不能自主。阳维脉病证的脉象,显示为浮脉。
若是阳维脉发病,显示为恶寒发烧,眼花,若是阳邪偏盛,则显示为喘息抬肩,全身壮热而如寒栗之状。
四、阴维脉
阴维脉维系人体的所有阴经,若是经气失调,就容易失志惆怅,全身无力,而且动作不能自主。阴维脉病证的脉象,显示为沉大而实的浮脉。
若是阴维脉发病,显示为胸中疼痛,胁肋满闷且疼痛。
《素问·腰痛论》曰: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与太阳合腨间,去地一尺。
王启玄曰:阳维起于阳,则太阳之所生,并行而上至,下复与太阳合而上也。去地一尺,乃承山穴也。在锐腨之下,分肉间陷中,可刺七分。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拂拂然,甚则悲以恐。阴维之脉也,去内踝上五寸腨分中,并少阴经而上也,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一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筑宾穴也。《甲乙经》云,太阳之络,别走少阴者,名曰飞阳。
五、冲脉
当寒邪侵略冲脉时,容易导致血脉凝滞不通,经气瘀阻于胸腹而喘息。冲脉病证的脉象,显示为寸口脉中心坚实而直达关部。
冲脉的病证显示为气机上逆,腹内拘急。若是冲脉发病,显示为少腹疼痛且上抢于心,或患症瘕,不孕,大小便失禁,胁肋胀满而烦乱。
《素问·痿论》曰:治痿独取阳明者何也?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冲脉者,经脉之海,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治之当各补其营而通其腧,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血,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谓肝甲乙、心丙丁、脾戊己主气,法时月也)
六、带脉
带脉的病证为腹部胀满,腰部寒凉无力如坐水中之状。带脉病证的脉象,显示为口脉中部脉左右弹指。
若是带脉发病,显示为左右绕脐痛,腰脊、大腿内侧疼痛,少腹疼痛且牵引命门,在女子则月经闭塞,或断经后却重来不止,阴部寒凉,不孕;在男子则少腹拘挛筋急,遗精。
七、督脉
主要为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神智异常等。督脉生疾,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女子为不孕、癃痔、遗溺、嗌干,治在骨上(谓腰横骨上毛际中,曲骨穴也),甚者在脐下营(脐下一寸,阴交穴也)。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高摇之,挟骨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张仲景《金匮》云:脊强者,五痓(zhi:痉挛)之总名。其证卒口噤,背反张而瘛疭。诸药不已,可灸身柱、大椎、陶道穴。督脉病候的脉象为尺寸俱浮,直上直下,脉来中央浮直,上下动者。
八、任脉
主要为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上气有音者,治其缺盆中(天突穴)。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取关元治之。苦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不得俯仰,拘急。任脉病候的脉象为寸口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
奇经八脉中除督脉、任脉外,冲脉、带脉、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并不拥有专属的穴位,因此必须借用十二经之穴位。就是不知道针刺的时刻,“离穴不离经”还能不能站稳脚呀。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浅谈颈部解剖之“神经”
颈肩部的周围神经分布是全身最复杂的部位,熟悉掌握颈神经的分布,对各种颈部不适,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的诊疗预后都非常重要。 先来回顾下脊神经,有31对,颈神经8对,胸12对,腰、骶各5对及尾神经1对,每根脊神经各由1支前根和1支后根组成。前、后根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