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何看待腧穴的作用

时间:2020-03-06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919评论:0

现代针灸课本叙述腧穴的作用,仅仅只论及腧穴的治疗作用,而且就是治疗作用,也只提到局部治疗作用、远端治疗作用和特殊治疗作用,而忽视了最为主要的整体治疗作用。腧穴对人体的作用,与脏腑、经络有亲切关系,应从心理、病理、诊断和防治疾病几个方面来周全熟悉。

(一)相同内外、转输气血

相同内外,转输气血,是腧穴心理作用的基本点。腧穴是我国古代医家和劳动人民在历久同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发现的,为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人体绝大部门腧穴漫衍在经脉循行线上,它们与经脉的关系,犹如种种交通干线与沿线大大小小的车站、码头一样。由于经脉“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营养周身”。也就决议了腧穴有相同内外、转输气血的心理功效

腧穴既联系肌表的皮肉筋骨,又相同体内的脏腑组织,从而才构成了腧穴——经络——脏腑这样一种领悟内外、联系上下的经络系统。腧穴既是脏腑、经络功效流动在体表的反映点,又是体表感受种种刺激的敏感区。这种特殊功效,决议了腧穴能作为针灸治病的施术部位。

(二)反映病证、辅助诊断

人体在病理状态下,腧穴具有反映病证的作用。脏腑有病,可以通过经络的联系,在体表泛起多种差别形式的病理反映点、反映区。表现在腧穴方面,主要有压痛、敏感、麻木、缓慢、恬静或皮下组织隆起、结节、松软、凹陷等。《灵枢·百病始生》说:“察其所痛,以知其应。”《素问·刺腰痛论》所记:“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就是穴处有结节泛起的病理反映。这些病理反映,都可以为脏腑、经络病证的诊断提供依据。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血聚汇、转输的部位,特定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更为亲切。以是,有关病理反映,在特定穴上体现最为显著。《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灵枢·背俞》说:“则与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懈,乃其俞也。”例如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太渊和背俞穴肺俞泛起压痛或其他不良反映,可断定肺脏有疾;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太冲和其背俞穴肝俞泛起不适或其他异常转变,即可知病邪在肝;按压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太溪和背俞穴肾俞,指下有虚浮空软之感,解释肾经虚弱。

原穴、背俞穴云云,郄穴、募穴、八会穴、下合穴等也是云云。例如足阳明经郄穴梁丘泛起压痛,可见于急性胃痛;脾经郄穴地机泛起敏感,常见于痛经;气之会穴膻中泛起麻木,提醒气病;血之会穴膈俞泛起结节,展望血病;中府穴压痛,可诊断肺痨,且左侧压痛病灶在左,右侧压痛病灶在右;巨阙、膻中二穴敏感或缓慢,可确放心(经)或心包(经)的病变;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压痛见于肠痈;胆经下合穴阳陵泉泛起结节或隆起,无外乎肝胆系统病变。

由于督脉腧穴、华佗夹脊和足太阳膀胱经腰背部腧穴与脏腑、肢体有着十分特殊的内在联系,在按压诊断内脏和肢体病证方面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以是,经常成为针灸临床循经按压的主要步骤和主要内容。

(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腧穴不仅是气血转输的部位和病证的反映点,照样针灸防治疾病的刺激点。腧穴防治疾病,就是接受适当的刺激,以通经脉、调气血,使脏腑趋于和谐,阴阳归于平衡。《千金翼方》中说:“孔穴者,经络所行往来处,行气远人抽病也。”腧穴的防治疾病作用有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全身治疗作用、特殊治疗作用以及防病保健作用五个方面。

1.近治作用

近治作用,也即局部治疗作用,这是所有腧穴都具有的配合治疗作用。也就是说人体的所有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其相近部位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例如眼区及其四周的睛明、承泣、四白、太阳等穴均能治疗目疾,耳区及其周围的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均能治疗耳病,腹部的中脘、下脘、梁门、天枢等穴均能治疗胃肠病;膝部的膝眼、鹤顶、膝阳关、阳陵泉等穴均能治疗膝关节3病。这种治疗作用,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特点。

2.远治作用

远治作用是十四经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更能治疗本经及内外经循行所及远端部位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四总穴歌》 中“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这种治疗作用,体现了“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特点。

3.整体治疗作用

有许多病证都表现出全身的症状,而不能用部位来示意。诸如发烧、血虚、白细胞削减、失眠、高血压、低血压以及多种亚健康状态等等。而人体有不少腧穴对这些全身性病证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这就是“整体治疗作用”,也即“全身治疗作用”,例如合谷、外关、曲池、大椎清热解表,治疗热病;气海、血海。脾俞、足三里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不足之证;安息、心俞、脾俞、神门、足三里养心安神,治疗失眠;关元、肾俞、太溪、命门滋养肝肾,治疗肝肾不足之证等等。

4.特殊治疗作用

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部门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如少泽通利乳汁,四缝治疗疳疾,水沟救治昏厥,至阴纠正胎位等。②部门腧穴对机体的差别状态有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如合谷、复溜既可发汗,又可止汗;中脘、内关既可止呕,又可催吐;天枢、足三里既可止泻,又可通便,神门、心俞既可治疗失眠,又可治疗多寐。③各种特定穴的种种特殊治疗作用。

总之,腧穴治疗作用的基本规律是:所有腧穴都能治疗该穴所在局部及相近病证;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腧穴绝大部门都能治疗本经及内外经循行远端的病证;头面、躯干部位的腧穴大多以治疗局部、相近病证为主;部门腧穴的治疗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双向性,或有影响全身的作用。

5.防病保健作用

人体有许多腑穴很早以来就被以为具有防病保健作用,诸如气海,关元、大椎、身柱、命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膏肓等等。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记,东汉时代名医华佗就以足三里穴防治“五劳赢瘦、七伤虚乏”。

腧穴防病保健作用的发生,在施灸的刺激下最为显著。如《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中说: "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宋代医书《医说》中云: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并以灸足三里预防中风;风疾人,宜灸三里者,五脏六腑之沟渠也,常欲宣通,即无风疾。”《针灸资生经》 以灸足三里、绝骨穴预防中风: "凡人未中风一二月前或三五月前,非时足胫上忽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急灸三里、绝骨四处三壮。” 《扁鹊心书》作者窦材以自己施灸长寿的切身体会告诉人们: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永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气海、关元属任脉要穴,又与脾、肝、三经交会,为人身元气汇聚之处和元阴、元阳交关之所,灸之补肾培元之力甚强。

如《针灸资生经》所说: "气海者,元气之海也,人以元气为本,元气不伤,虽疾害,一伤元气,无疾而死矣。宜频灸此穴,以壮元阳,若必待疾作尔后灸,恐失之矣。”腧穴能防病保健,使机体“正气存内,邪不行干”,显示了腧穴对机体全身阴阳气血的调治作用,也是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体现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浅谈腧穴的分类与变迁

目前所用的腧穴主流分为阿是穴、经外奇穴和十四经穴三大类别。其余现代医家各自提出的经验效穴不在本篇讨论范围。 (一)阿是穴 所谓“阿是穴”,即原始的“以痛为输”。其特点是既无定位,又无穴名,更无归经。“阿是”有“正是”之义,首见于《千金要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