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啥说阴阳?

时间:2020-01-17作者:wanhu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775评论:0

有趣的阴阳学说

我们虽然是中国人,但我们对西医领会比较多,对拥有传统东方头脑的中医领会相对较少,以是我们似乎没太听过阴阳和中医有啥关系,然而实在,阴阳学说恰恰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不外这里的阴阳更像一个代号,中医讲求平衡,什么和什么平衡那?阴阳平衡!

1.阴阳的属性

阴阳是相对的观点,只是把一些事物归为阴,相对应的归为阳。

好比天地,天为阳,地为阴

好比水火,火为阳,水为阴

好比男女,男为阳,女为阴

好比消息,动为阳,静为阴

那么阴阳是若何划分的那?

一样平常:外向的、上升的、温暖明亮的都属于阳

内向的、下降的、严寒昏暗的都属于阴

阴阳是相对的,就像物理学中讲任何物体都是相对静止,好比一天中:

日间

上午相对下昼:上午为阳中之阳,

下昼为阳中之阴

夜晚:

前半夜和后半夜 : 夜晚的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那么引入医学上:把温煦、推动、兴奋的物质归类为阳

把凝聚、滋润、抑制的物质归类为阴

2.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相生相克,像一对恩爱夫妻,谁也离不开谁,爱之深,恨之切,永远相互纠缠,磕磕绊绊,夫妻关系最好就是相互尊重,相互忍让,一方太过强势,和太过弱势都市引起家庭的不和谐。

二者有详细以下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相对,相互制约者相互。

(2)阴阳的互根互用

体现在阴阳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套用一句文邹邹的句子,“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马上感受有文化不少。

(3)阴阳的消涨平衡

就像一年四季随着冷热逐步交替,此消彼长。人生又似一场康波,起升沉伏。无不体现阴阳消涨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阴阳消长是种量变,而转化就是质变了。这种转化一定是有内外两种因素,

内因:互根互用

外因:外部条件

就好比说,水酿成水蒸气,外因:需要加热,内因:水和水蒸气互根互生,有相互转化的趋势。

四者关系,阴阳即对立又相互依存(对立制约、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平衡是量变,由量变到质变,也就是相互转化(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中医认为人的正常状态是阴阳相互平衡,任何疾病根本原因就是阴阳失调!

色泽分阴阳:

鲜明者为阳病

昏暗者为阴病

语音分阴阳:

高亢、嘹亮、多言而躁动者为阳

低微、无力、少言而寂静者为阴

呼吸分阴阳:

有力、气粗为阳

微弱、气弱为阴

临床辨证:

疖、痈、丹毒、脓肿为阳,表现为红、肿、热、痛,

结核性熏染、肿瘤等为阴,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麻木、不痛或隐痛

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指导治疗原则就是,调治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其恢复阴阳平衡。

详细咋指导那?三步走!

1.确定治疗原则(是阴阳偏盛照样阴阳偏衰?制定方案)

2.归纳药性(药物的阴阳属性)

3.翠花儿,上药!

详细怎么回事那?我们看下面细则:

三步走

1.确定治疗原则

(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阳盛则热属于实热证,用寒凉药制约阳,即“热者寒之”。阴盛则寒属于实寒证,用温热药制约阴,即“寒者热之”。若其相对一方泛起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扶阳或益阴之法。

(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若阴虚不能制约阳,属虚热证,一样平常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需用滋阴壮水之法的方式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若阳虚不能制约阴,属虚寒证,也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要用扶阳益火之法,抑制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明代张景岳,凭据阴阳互生,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疗法,就是补阳药加点补阴药,补阴药加点补阳药,施展互根互用的作用。

2.归纳药物的性能

中药性能由气(四气)、味(五味)和升降浮沉来决议。

a.四气,即:寒、热、温、凉,

寒凉属阴(凉次于寒),

温热属阳(温次于热)

寒性或凉性药:如黄芩、栀子。

温性或热性药,如附子、干姜。

b.五味,即:辛、甘、酸、苦、咸,

属阳:辛、甘

属阴:酸、苦、咸

c.升降沉浮,(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沉为重镇,浮为浮散)。

属阳: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作用:升阳、揭晓、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

属阴:多下行向内,其性沉降。作用: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

3.翠花,上药。

凭据病证的阴阳偏盛偏衰情形,确定治疗原则;连系药物阴阳属性,选择药!使药施展“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作用,让人体阴阳再次恢复平衡!疾病就治愈了!

OK,今天聊到这,下次,我们聊五行学说!

中医看病的依据

争议 中医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社会上似乎有两大派别: 一类西医派认为中医是糟粕,是迷信。 一类中医派认为西医很低能,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特别是常见的中医信奉者,认为“西医让人明明白白死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的活着”!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都很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