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中医辨证和针灸方式。

时间:2020-04-25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883评论:0

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常见的有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其发病缘故原由有多种,如化学品或物理性刺激,细菌或其毒素作用,暴饮暴食或历久吃刺激性食物,或因精神紧张,高级神经活动的性能障碍,以及胃酸排泄过多等,致胃粘膜受刺激,平滑肌痉挛,胃肠功能乱所引起。

祖国医学以为,胃脘疼痛多由胃气阻滞所发生,所谓“不通则痛?。导致气滞的缘故原由,可因胃塞而致气机凝阻,胃热以致气火冲激;或由情绪抑郁不舒,引起“肝气犯胃”,也可由饮食无节,食积内停,使胃气失于通畅,或脾胃痰湿,水饮留阻;或有瘀血凝滞,均为发生胃痛的缘故原由。

临床表现

1.急性胃炎:起病较急,上腹连续疼痛,胸脘闷满不舒,恶心、吐逆,并伴有腹泻、发烧等症状。

2.慢性胃炎:起病一样平常对照缓慢,疼痛多表现为隐痛、胀痛,有时胃脘部有灼热感,常在进食生冷食物后疼痛加重或感受胀满,食欲减退,近延日久,可见消瘦,面无人色,全身乏力等症状。

3.溃疡病:上腹有节律性疼痛,多是周期性发作,胃溃疡多在食后1~2小时内发作,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食后2~4小时发作,疼痛在进食后可以获得缓解。出血为溃疡病常见的并发症,如呕血血色呈深棕色,常挟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便血多见柏油色的黑便。

体检:背部8~12胸椎棘突常有压痛点,胃溃瘍多在上腹左部有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在上腹偏右部有压痛。出血者,便隐血试验呈阳性。

4.胃神经官能症:上腹部有时疼痛,胃纳削减,嗳气、恶心、吐逆,咽喉似有梗阻,常伴见头晕、头痛、心烦、失眠、肢体乏力等状。

国医学对于上述各病,分为以下几类症候群:

1. 脾胃虚寒:

疼痛喜温、喜按,如饮食生冷则加剧,吐逆清水,食物不化,口不渴,或大便清稀,肢体欠温,怕冷,舌质淡,苔簿,脉濡缓无力。

2. 胃热气郁:

疼痛较剧,胃脘有螬杂,灼热感,口苦,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数。

3. 肝冒气滞:

胃院走窜疼痛,时有胀满,嗳气或矢气后能缓解,吞酸或呕酸水,情绪抑郁或精神激动时发作愈甚,舌苔薄腻,脉弦。

4. 食积阻滞:

脘痛胀闷,嗳气不舒,吐逆酸腐食物,不思饮食,或伴腹泻,舌苔厚,脉濡滑。

5. 痰饮停留:

胃脘疼痛,吐逆涎沫,眩晕,心悸,胸痞,苔白腻,脉沉弦滑。

6. 血凝凝滞:

疼痛拒按,痛处牢固不移,或有痞块,大便色黑,或呕血,舌质暗红或紫,脉弦涩

针灸疗法

施治原则:以利气和胃为主,佐以对症加减用穴。

常用穴:内关,足三里。

备用穴:中脘、胃俞、胸8-12夹脊、巨阙、丰隆、三阴交、太冲、建里、公孙、脾俞,膈俞、关元、陷谷、内关、阴陵泉。

方式:

以常用穴为主,中强刺激,留针或间歇运针,天天或隔天一次。疼痛较剧的,也可一日针2~3次。

如肝胃气滞加中脘、太冲;

脾胃虚塞加脾俞、胃俞用艾条温灸,甚则加关元用隔姜灸或直接灸。

痰湿水饮停留加巨阙、丰隆、阴陵泉,巨阙可用艾条温灸。

瘀血凝滞加膈俞,三阴交、公孙;

胃热气郁加陷谷、内庭。

食积内停加建里。胸8-12夹脊,一样平常在慢性过程中应用。

方义提要:

内关属手厥阴,通于阴维,主胃心胸之病,足三里是胃之合穴,两穴相配统治一切胃病。

肝胃气滞者,加中院、胃俞,以和胃气,太冲肝经之原以平肝气。

脾胃虛塞者,灸脾俞,胃俞以温运中州,加灸关元壮其火,以增强脾胃运化的作用。

痰湿停留者,加巨阙,丰隆以化痰畅中,阴陵泉建脾利水。

瘀血凝滞者,加膈盒,血之会穴,三阴交统属三阴,公孙脾经之络穴,通于冲脉,冲为血海,都能行血破瘀。

胃热气郁者,取陷谷、内庭清泄阳明之邪热,以通腑气。

食积内停加建里,以宽中和胃。

来源:增大延时片

便秘的辩证针灸,便秘也分5种,你们知道吗?

大便秘结,俗称便秘,是指粪便留滞肠道不能正常排出,一般说来排便后8小时内所进食物的残渣在40小时内未能排出甚至在4~7天以上排便一次。在古代文献中有居不利、大便难、闭不通、不更衣等名称。 病因病机 本病有阴结、阳结之分。 阴结,多属气血不足,气虚则大肠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