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药物也会引起中风,这些药品使用知识你必须知道

时间:2020-09-12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037评论:0

中风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病,多由高血压、糖尿病等诱发。近几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种药物使用不当,可引起血压颠簸、血栓形成等,从而加大中风风险,中老年人使用时要加倍小心。

1、利尿类药:如氢氯噻嗪等速尿剂,可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水和电解质的排挤。若中老年人使用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尿液排挤就会增多,易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可导致血液浓缩,易致脑血栓形成。

2、降压类药: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升高时,尤其是泛起不适症状后,往往大量服用降压药,甚至成倍加量,或者几种降压药团结吞服,从而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造成脑血栓形成,诱发缺血性中风。

3、解热镇痛类药:高热病人在使用阿司匹林、安乃近、扑热息痛等退热时,可使人体大量出汗,但大量出汗失去水分,可使机体严重缺水,造成血液浓缩,促使脑血栓形成。因此,中老年人发烧时,最好不要使用此类药物,而施以物理降温。非用不可时,大量出汗后应实时通过饮用糖盐水或输液等方式弥补水分,切不可大意。

4、止血类药:中老年人发生出血性疾病时,常应用止血敏、止血芳酸、安络血等止血药。这些药物虽然有止血作用,但过量使用易引起血栓形成,壅闭脑血管,导致脑中风。特别是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形成血栓。因此,有血栓形成倾向性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此类药物。

5、抗凝类药:心脏瓣膜病已行机械瓣置换或有心房颤动的病人,经常需要历久甚至终身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等。若抗凝药用量过大,则容易引起脑出血。因此,在服用抗凝药时代,一定要注重监测凝血功效。

6、镇静类药:许多镇静、安息药物,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等,在起镇静作用的同时,也可抑制心脏,扩张血管。若使用不当,特别是超量应用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影响大脑血流量,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发生中风。

7、避孕类药:口服避孕药也可引起颅内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研究以为,此类血栓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的含量有关,逐日服药量跨越 50 毫克者,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以上需要注重的药物知识您都学会了吗?为了您与他人的康健,赶快分享给你身边的人吧!

如果您另有疑惑,或者想领会更多的相关知识,迎接您在谈论区下方留言,常教授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为了您与身边人的康健,建议您点击关注常教授,带您一起康健养生!

立秋已到,但秋老虎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四通”养生很重要

今年立秋刚过,大家就认为秋天已经到了,感受过一阵凉风就以为凉爽的秋天已经到了,但俗话老说“秋老虎”,其实“秋老虎”确实在虎视眈眈。 因为此时的气候还是炎热不已,人的身体便容易上火,经常会遇到大便秘结、口臭、小便赤黄等问题,这个时候中医养生讲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