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降下来多久,可以不再吃药?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可引起血管、神经、肾脏等多器官组织损害,因此需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药物降糖以控制血糖达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那么血糖控制达标后,什么时候可以不再吃药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首先,糖尿病患者需明确一点:需要启动药物降糖的患者,说明非药物治疗几乎无法控制血糖达标。糖尿病降糖方案的调整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演变的过程,初诊糖尿病患者,若血糖升高幅度不大,通常建议先通过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在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情况下,需启动药物降糖治疗,且这一过程的演变,通常很难逆转,主要与血糖升高的原因密切相关。血糖升高早期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引起,后期主要由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胰岛素抵抗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调控血糖的能力,因此部分糖尿病早期患者可暂时脱离药物治疗。但胰岛素分泌显著减少则说明胰岛β细胞受损显著,由于胰岛β细胞损伤很难完全逆转,因此这部分患者血糖异常的病因无法去除,需长期使用药物对症,才能控制血糖达标。
因此,需依靠降糖药才能控制血糖达标的患者,不能停药。虽然当前血糖已经被控制在目标范围,但是在药物这一因素的干预下实现的,贸然停药,可能会带来三大危害:一是失去控制因素后,血糖会再次升高,与之而来的高糖毒性,会加重胰岛β细胞损伤,加速糖尿病进展,当然,血糖升高的幅度越大,停药的时间越长,病情进展越快,而再次启动药物降糖时,可能需要更多种类药物或更大剂量的药物才能控制血糖达标;二是诱发急性并发症,不少糖尿病患者擅自停药后未监测血糖,以致血糖大幅升高却浑然不知,而血糖严重升高可引起急性代谢紊乱,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的发生风险;三是增加靶器官损害,停药后的高血糖可加重对血管、神经、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远期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启动药物降糖的患者,不能擅自停药。
当然,并非所有使用药物降糖的患者均不能停药,部分初诊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减轻高糖毒性,促进修复胰岛β细胞,使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有所恢复,部分患者短期可脱离药物治疗,即停用胰岛素,依靠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达标,达到临床缓解。但临床缓解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最长一年左右,部分患者仅仅维持数月,因此即使通过应用胰岛素达到了临床缓解,也需要定期监测血糖,若血糖再次高出目标范围,应再次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因此到最后这部分患者依然无法脱离药物治疗。所以,以目前的医疗技术,具有使用降糖药指针的患者,几乎需要终生用药。
综上,糖尿病的降糖方案通常逐级递增,方案的制定与血糖升高的原因与机制密切相关,发生显著胰岛β细胞损伤后,胰岛素分泌减少,需要启动药物治疗才能控制血糖达标。因此依靠降糖药才能控制血糖达标的患者,不能随意停药,停药后不仅易加速糖尿病进展,短期可能诱发急性并发症,远期可能增加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具有用药指针的患者,降糖药的使用几乎会伴随终生。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