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把鱼腥草称作全能保健师?
鱼腥草又名猪鼻孔、折耳根,是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的全草。在云贵川地区常作为人们餐桌上的特色凉菜或蘸碟配料,其嫩叶和茎皆可食用。鱼腥草药食两用,其味辛、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
历史上鱼腥草的故事
《名医别录》里第一次对鱼腥草进行系统的描述,宋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苴菜,叶有鱼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而普普通通的鱼腥草,相传还在越王勾践复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在他臣子文种帮助下才得以释放回国。回国后见到国破家亡,他决定痛定思痛、重整家园,有朝一日报此深仇大神。可天不遂人愿,不仅家国遭遇破坏、需要重建,并且还旱涝成灾,全国颗粒无收,即将面临饥荒。
于是他亲自带头爬山越岭,到郊野田地尝草根、煮野菜,甚至三次中毒,感动众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后几天勾践爬上王架山时,发现雨后漫山遍野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勾践拔起一根尝了尝,虽然有些鱼腥味,但是不涩不苦;煮后再一尝,竟然还挺好吃。于是赶紧带着百姓来割这种野草充饥,人们发现这种野草不仅能够充饥,而且割后几天又重新长出来了。
越国上下竟然靠着它度过了最困难的天灾、饥荒,卧薪尝胆的勾践与经历了国难的国民上下一心,最终是打败了吴国,一雪前耻。
鱼腥草因为帮助人们度过饥荒,所以大家一开始就简单称呼它“饥草”,后来叫白了口,写为“蕺菜”、“蕺草”。而当初发现它的地方——王架山也被改叫为“蕺山”。
浙江绍兴蕺山公园——蕺山晴眺
古时候的越国便是今天的浙江绍兴,现在凡是到绍兴来的人,都要爬上蕺山,把一颗蕺菜来品一品。
鱼腥草的主要化学成分
鱼腥草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1921年便有学者开始关注。1952年有学者从提取的挥发油中分离出抗菌活性成分,命名为“癸酰乙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成分“鱼腥草素”。1971年羟磺酸钠盐被我国人工合成,被称为“合成鱼腥草素”,是鱼腥草素在我国首次成功合成,“鱼腥草素”由“天然”进入了“合成”时代。其中合成的“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又称为“新鱼腥草素”。
随着生物化学的进步,鱼腥草有效成分的研究被人们逐渐认清。
1. 挥发油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约0.05%左右,主要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及月桂醛,二者均有特异性臭气,癸酰乙醛是具有鱼腥气味的成分,其他的挥发油还包括甲基正壬基酮、十一烷酮、葵酸、葵醛等成分。
2.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有槲皮甙、槲皮素、芸香甙等成分,其中花、果穗中含有异槲皮甙成分,可以利于中药鉴定。
3. 脂肪酸、有机酸类
内含油酸、亚油酸、枸橼酸和硬脂酸等,绿原酸也为其有效成分。
4. 无机盐类
含硫酸钾、氯化钾等成分。
5. 生物碱及其它成分
头花千金藤二酮、马兜铃酸内酰胺、胡椒内酰、绿原酸、钛。
鱼腥草的七大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鱼腥草对体内外均有抑菌效果。根据体内、外抑菌试验表明,从鱼腥草中提取出一种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鱼腥草素为主要抑菌成分。鱼腥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都有明显抑菌效果;鱼腥草作为中医治疗肺痈的要药在西医的运用中也能对肺炎球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青霉菌、酵母、伤寒杆菌也能达到较强的抑制作用。另外,鱼腥草素与TMP(甲氧苄胺嘧啶,一种广谱抗菌药)配伍还有协同作用,除了对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之外,对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并不明显。
2. 抗病毒作用
鱼腥草有效化学成分中含有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有抗多种病毒的作用,能克制细胞病毒的复制,抑制单纯疱疹病槲皮素流感病毒及流感病毒甲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因此对多种病毒都有灭活效果且具备较强的抗感染活性。国内外采取组织培养法提取鱼腥草有效成分,对亚洲甲型病毒进行试验观察,发现鱼腥草提取物对其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3. 抗炎镇痛作用
鱼腥草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槲皮苷和异槲皮苷等对早期的炎症、炎症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及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鱼腥草还可以升高痛阈值,降低疼痛反应的敏感性、拮抗致痛作用。另外鱼腥草对慢性呼吸道炎症、妇科各类炎症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增强免疫力
鱼腥草水煎液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备解素,对X线照射引起的免疫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有报道,鱼腥草能够显著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比例,促进绵羊红细胞免疫所致的IgM 的生成,鱼腥草对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鱼腥草水提物可通过调节促炎因子如IL-1、IL-6、TNF-α等的表达而提高免疫功能。
5. 抗肿瘤作用
多种药理实验研究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BL6增殖抑制和凋亡,利用鱼腥草黄酮类提取物对其在体外的影响表明:鱼腥草黄酮提取物能有效抑制HL60和B16BL6肿瘤细胞生长,并有一定的诱导凋亡效果。因此为鱼腥草抗肿瘤作用提供依据。
6. 利尿作用
鱼腥草提取物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灌注蟾蜍肾或蛙蹼可增加肾血流量和尿液分泌,使毛细血管扩张,发生机制可能与槲皮甙及所含的钾盐有关。另外鱼腥草在多种复方剂中对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血尿等也有较好的疗效,现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7. 抗过敏作用
经研究鱼腥草油对豚鼠过敏性哮喘具有保护性作用,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组分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等,而肥大细胞是引起过敏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证明鱼腥草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活性介质并通过协调稳定来克制变态效应。
鱼腥草不致癌,别再相信信谣传谣
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曾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在亚洲地区,肝癌与马兜铃酸导致的基因突变密切相关。这可吓坏了不少爱吃鱼腥草的朋友,因为鱼腥草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而马兜铃内酰胺是马兜铃酸的一种代谢物!
马兜铃酸的确有毒,《中国药典》也早已不再收录关木通、青木香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方,并使用其它品种替代。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也于2008年将马兜铃酸列为1类致癌物,将含有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天然混合物列为2A类致癌物。
实际上这是一场误会!
鱼腥草不是马兜铃科植物,不含马兜铃酸,而所含的马兜铃内酰胺并非致癌物。化学物质名字看起来很像,但化学结构稍有不同,性质也会大有不同,两者不能等同。鱼腥草完全可以放心吃。
总结
鱼腥草药食两用,作为食物它爽脆甘甜、风味独特、好吃不贵;作为药物又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利尿等多种积极功效。现在鱼腥草片、鱼腥草滴眼液、鱼腥草注射液在临床中的应用表明了其效果好、安全性高、经济价值明显的特点。未来,类似中草药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对于祖国医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