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有哪些信号?该如何预防?

时间:2024-02-23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918评论:0

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肝癌发病位列三甲以外,但肝癌的死亡率却高居第二,这与肝癌早期不易被发现、各种治疗手段疗效差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肝癌重在预防与早发现。那么,肝癌有哪些信号?又该如何预防?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凡病必有因,但肝癌的病因至今不明,比较明确的是部分因素可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具备这些因素的人群则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不同的国家肝癌的高危人群有所不同,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这与“我国是乙肝大国”密切相关,统计发现,90%的肝癌有乙肝感染背景,因此患有病毒性肝炎的人群尤其应警惕肝癌。除开病毒性肝炎,不良生活方式也可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主要包括:长期酗酒、高热量饮食且缺乏运动、食用霉变及腌制食物、饮用被藻类污染的水源等,均易发生肝癌。其中肝硬化患者需注意,酗酒、高热量饮食所致脂肪肝以及病毒性肝炎,可沿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条主线进展,而部分人群发生肝硬化的原因不明,但也易发生肝癌,因此患有肝硬化的人群更应警惕肝癌。

虽然肝癌的高危人群明确,但肝癌依然难以被发现,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多数人群没有健康体检的意识,二是肝癌早期缺乏能引起重视的症状。因此肝癌却可持续进展,它可从一个小的结节成长为较大的肿块,当肿块直径小于5厘米时虽然手术治疗效果好,但由于无症状而不易被发现,因此多数肝癌患者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当肿块直径达到5厘米以上,肿瘤体积持续增大可增加肝脏包膜的紧张度,此时虽然可出现肝癌的症状,但由于治疗效果差以致后期生存率较低。当然,并非所有肝癌均会出现较大的肿块,部分肝癌的肿块小于5厘米,部分肝癌则表现为黄豆样大小的结节且弥漫分布于整个肝脏,而这类肝癌患者则容易发生肝脏功能衰竭。

至于肝癌的症状,它与普通胃肠道疾病的症状相似。由于肝脏位于右上腹,因此约有一半的肝癌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痛,与其它胃肠道疾病不同的是,由于肝癌引起的疼痛与肝脏包膜紧张度增加有关,因此肝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胀痛、隐痛;由于肿瘤的占位效应,疼痛的病因持续存在,因此肝癌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当然,部分肝癌患者并非以右上腹疼痛为主,而是以背痛、肩痛为主,虽然这些部位远离肝脏,但也是肝癌的预警症状,这是由于肝脏位于膈肌的下方,当肿瘤突破肝脏侵犯膈肌后,便会引起右肩与右背部放射痛。由于出现症状的患者肿瘤体积往往较大,因此仔细观察右上腹可发现右上腹异常饱满,按压时甚至可产生显著的疼痛感。

由于肝脏参与了人体多项生化与生理活动,而癌组织可损害肝细胞,使肝功能减退,因此肝癌患者还可出现皮肤、眼睛的巩膜发黄,这主要与肝脏摄取、处理、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有关。由于肝脏同时参与了食物的消化、三大营养物质的合成,因此肝癌患者还可出现食欲减退、乏力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如前所述,肝癌出现这些症状意味着病情多已进入中晚期,因此手术治疗效果差;由于部分肝癌患者有肝硬化病史,而肝硬化患者肝脏的储备能力下降,因此即使能手术切除肿瘤,剩下的肝脏也不能发挥理想的肝功能,也是肝癌术后疗效差的原因。因此肝癌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主要在于控制肝癌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

  • 规范性生活,避免感染肝炎病毒,降低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的发生风险;
  • 每日饮酒折合酒精男性低于25克,女性低于15克,降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风险;

  • 少吃高糖、高脂食物,每日坚持运动半小时,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风险;
  • 不吃霉变食物,少吃腌制食物,有助于减轻肝脏损伤,可多吃点新鲜蔬菜水果。

当然,已经发生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不明原因肝硬化的人群,不仅需要干预相关危险因素,还应定期筛查肝癌,包括肝脏彩超与甲胎蛋白。肝脏彩超可发现肝脏大于1厘米以上的肿块,当甲胎蛋白持续高于400则高度提示肝癌可能,不过部分病毒性肝炎患者也可出现甲胎蛋白升高,但病毒性肝炎患者常伴随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患者的转氨酶则不升高或轻度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肝脏彩超与甲胎蛋白仅作为肝癌的初步筛查手段,高危人群每6-12月进行一次,若筛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

综上,肝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不易被及时发现,具有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更易发生肝癌,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高热量饮食且缺乏运动、长期进食霉变或腌制食物以及不明原因肝硬化等。发生肝癌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出现右肩部、右背部放射痛,右上腹可能有压痛,轮廓异常饱满等征象,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乏力、营养不良等症状。由于肝癌预后较差,因此需要积极预防,避免感染病毒性肝炎、限制饮酒、控制饮食并规律运动、不吃霉变且少吃腌制食物等,可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高危人群则应每6-12月查一次肝脏彩超与甲胎蛋白,以早发现肝癌。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在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