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快的感冒药有哪些?

时间:2024-02-27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389评论:0

感冒是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成人平均每年会感冒2-4次;也是让我们倍感无奈的疾病,因为目前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但好在感冒为自限性疾病,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给予合理治疗后可快速好转。那么,效果快的感冒药有哪些?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感冒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若为细菌感染引起,恭喜你,我们有抗生素可供选择,经治疗后可快速消灭或抑制细菌生长,从而可治愈感冒;若为病毒感染引起,也恭喜你,因为病毒感染即使不用药,经5-7天后也可自愈。这样来看,感冒似乎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麻烦,但感冒却是一个让人倍感苦恼的疾病,而苦恼主要来自感冒症状会引起各种不适:

  • 病原体侵入呼吸道以后,会损伤上皮细胞,同时会释放炎症因子入血,从而可引起发热、头痛与肌肉酸痛等症状;
  • 病原体诱发的炎症反应,使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并使分泌物增多,从而可出现打喷嚏与流鼻涕等症状;
  • 呼吸道黏膜局部充血还可能堵塞鼻腔,从而可出现鼻塞;炎症反应损伤正常组织,刺激周围神经,从而可引起咽痛等症状。

因此,感冒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疾病,但它引起的各种症状,可能会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有的感冒患者均希望能快速杀灭病原菌,但遗憾的是70%-80%的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变异快,种类多达200种,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感冒以后,我们只能依靠自身免疫力杀灭病毒。虽然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有缓解相关症状的药物,只不过不同的药物仅能缓解不同的症状,因此想要快速缓解症状,需对症用药,常用药物主要有:

  • 解热镇痛类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发热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的感冒患者,通过抗炎、退热等作用,可缓解相关症状,常用药物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 抗过敏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患者,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常用药物主要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
  • 收缩粘膜血管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鼻塞、咽痛等感冒患者,通过减轻粘膜充血水肿缓解症状,常用药物主要有盐酸伪麻黄碱。

虽然上述药物可缓解感冒症状,但不同的患者出现的症状不同,部分患者仅有发热,部分患者仅有打喷嚏、流鼻涕等,而药物需要对症使用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症状不同,选择的药物也不同。目前感冒药有不少复合制剂,即一种药物含有多种成分,不仅能退热、止痛,还能缓解流鼻涕、闭塞等,但不同复合制剂所含药物种类不同,感冒患者在选择复合制剂时应注意查看是否包含能缓解症状的药物。如感冒主要以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为主,那么应看药物成分中是否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若感冒伴随频繁咳嗽,应看药物中是否含有右美沙芬、可待因等具有止咳作用的药物。否则,对相关症状的缓解无济于事。

虽然多数感冒患者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并发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等,因此即使是普通感冒也应积极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但若为细菌感染,则应使用抗生素,那么如何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患者以上述症状为主,细菌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咳黄痰,出现化脓性扁桃体炎以后可能出现显著咽痛,咽口水时会加重症状,观察咽喉部会发现扁桃体周围覆盖黄苔,此时建议查血常规,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显著升高,或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那么感冒需考虑细菌感染引起,可给予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冬春季普通感冒与流感通常混合出现,且儿童、老人、慢性患者、肥胖人群等感染流感病毒后易进展为重症病例,可能并发肺炎、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需要早期识别。相比于普通感冒,流感患者体温更高,通常可达39℃-40℃,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更明显,而打喷嚏、流鼻涕、闭塞等局部症状通常较轻,因此感冒后若全身症状显著,应在48小时内及时就医,因为有特效抗流感病毒药物可用,但用药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当然,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均需要多休息,毕竟需要自身免疫杀灭病毒,同时应多饮水,有助快速缓解症状,缩短感冒病程。


综上,普通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可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与咽痛等症状,但目前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只能用药缓解相关症状,发热明显、头痛、肌肉酸痛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打喷嚏、流鼻涕时可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药物;鼻塞、咽痛时可选择盐酸伪麻黄碱;咳嗽明显可选用右美沙芬、可待因等药物。对这些药物的选择,需针对特定症状用药,否则对症状的缓解无济于事;若选择复合制剂,应仔细查看该药是否含有能缓解症状的相关成分,出现咳黄痰、扁桃体覆盖黄苔或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说明存在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若出现显著高热、头痛、肌肉酸痛,需警惕流感,诊断明确应在48小时内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