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头晕,可以怎么缓解?

时间:2024-02-29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411评论:0

头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但高血压患者头晕需引起警惕,此时重在明确头晕的原因,若为血压异常所致,改善血压可缓解头晕;若考虑由高血压的并发症等其它原因引起,则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因此,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出现头晕后缓解或治疗方法可能不一样。

多数高血压患者可无症状,少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时可出现预警症状,头晕为其一,但高血压患者头晕并非全由高血压所致。就血压而言,低血压患者也可出现头晕,尤其是初始服用降压药、增加降压药用量或联合使用降压药等患者,由于降压强度过大,出现血压骤降而不耐受,此时需明确头晕究竟为高血压所致还是低血压引起,主要通过需监测血压明确,当血压高于140/90mmHg时考虑头晕由高血压所致,当血压接近或低于90/60mmHg时考虑由低血压引起。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后头晕可缓解,因此高血压患者头晕时需服用降压药,低血压患者头晕时需给予升压治疗。

除开血压因素,高血压患者头晕还应考虑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高血压可引起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这种病理改变主要引起血管狭窄,减少大脑供血,从而可出现头晕。若头晕为血管狭窄所致,可反复发作,此时通过临床症状难以明确症状,需通过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如CT或磁共振血管成像,必要时可行血管造影检查,检查的目的除开明确有无头颈部血管狭窄,更重要的是需明确血管狭窄的程度,以评估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指导治疗方案。若头晕为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需使用他汀类药物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斑块,同时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以预防血栓形成,但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否则可增加脑出血风险。

当头颈部动脉损害进一步加重,高血压患者则可能并发急性脑血管事件,这也是高血压患者需提高警惕的事项,因为急性脑血管事件也可出现头晕,但除开头晕,并发急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往往会合并其它症状。急性脑血管事件主要包括脑出血与脑梗死,这两种脑血管事件均可发生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降低了脑动脉弹性、增加了血管脆性从而易发生破裂,脑血管破裂后除开会出现头晕,还会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脑梗死是由于高血压引起严重脑血管狭窄或斑块破裂,堵塞脑动脉从而诱发梗死,脑梗死患者也可出现头晕。但无论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还可能出现口角歪斜、吐词不清,面部或肢体麻木,偏侧肢体无法运动,视野缺损等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即可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因此高血压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需完善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重在明确病因,一旦诊断明确,需住院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除开考虑血压异常、头颈部动脉狭窄、急性脑血管事件,高血压患者还可能合并引起头晕的其它病因。如前庭神经炎患者也可出现头晕,但这类患者以眩晕为主,常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站立时身体通常可向一侧偏倒;再如突发性耳聋的患者,这类患者除开眩晕、恶心、呕吐、更主要的症状为听力突然下降、耳鸣、耳闷胀感等,易于与高血压所致头晕相鉴别;再如急性中耳炎继发迷路炎的患者,除开头晕,这类患者还可出现突发性耳部疼痛,出现化脓性感染时可出现鼓膜穿孔,但穿孔前常有剧烈疼痛,穿孔后疼痛可缓解;再如梅尼埃病,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但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耳鸣、耳内闷胀感等;再如良发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类患者头晕主要出现在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时,但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因此可引起头晕的疾病较多,在此不一一列举,高血压患者需通过伴随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进一步明确与鉴别。

综上,高血压患者头晕首先需考是否由高血压或低血压引起,头晕时监测血压可明确,通过降压或升高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可缓解头晕;其次应注意是否合并头颈部血管狭窄,这类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需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同时稳定动脉斑块,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此外需警惕是否合并脑出血与脑梗死等脑血管事件,这类患者除开头晕,还可出现头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偏侧肢体不能运动等症状;同时,需注意排除可能引起头晕的其它疾病如前庭神经炎、急性中耳炎、梅尼埃病、良发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