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塞都有哪些症状?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血管堵塞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日趋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发病较为常见。由于重症心脑血管疾病预后较差,因此需要早期预防。那么血管堵塞有哪些症状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血管堵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发病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但血管狭窄的程度不同,出现的症状可能不一样,对重要器官的影响也不一样。若狭窄发生于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低于50%时通常不会出现症状,达到50%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后,心肌耗氧增加,但狭窄的冠脉供血受限,可能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俗称心绞痛,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胸闷;若病情持续进展,冠脉狭窄达到70%及以上时,心绞痛发作频率更高,疼痛程度也会越重,药物缓解效果也越差,此时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相对较高。除开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还易发生于头颈部血管,引起相应血管狭窄,若狭窄程度较轻,可仅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若狭窄严重,则可能出现短暂脑缺血发作,出现偏侧肢体不能运动,不能说话或感觉异常,但持续时间通常不长,仅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若超过24小时,则已进展为脑梗死。
对于血管狭窄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重在早发现,早治疗。早发现不仅需要早期发现血管病变,还需要早期发现引起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需要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戒烟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药物控制相应指标达标。当然,出现相关症状时应行血管相关检查,明确血管狭窄程度,已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方面,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后,应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同时应使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逆转动脉斑块的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两类药物为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药物,在无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应长期坚持服用。当然,若药物治疗无效,或血管已经严重狭窄,发生心脑梗死的风险较高,则应植入动脉支架,通过扩张血管,可增加重要器官血供,不仅可改善症状,还可预防梗死的发生。
综上,血管堵塞发生于不同的血管,血管狭窄程度不同,出现的症状不一样。重在早期发现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合理干预,同时及时给予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必要时植入动脉支架,以预防梗死的发生。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