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怎么看报告?
每个做过检查的朋友,当拿到自己的检查结果时,都想看明白自己检查结果所代表的意义。
奈何术业有专攻,面对那些英文和数字,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今天我们来聊聊“肝功能”的检查结果该怎么看。我们把报告单拆分开来看更加直观。
一、转氨酶
肝功能检查中最重要的指标,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可分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
【参考范围】 男: ≤40U/L ; 女: ≤31U/L
(1)ALT 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阳性率可达 80%~100%。①急性肝炎 ALT 可急剧上升;②无黄疸型肝炎早期高峰不显著;③部分无黄疸型肝炎 ALT 一过性升高。
(2)当 ALT 恢复后又反跳或持续升高,通常表示肝炎又有复发或发展为肝坏死。
(3)肝炎后如血清 ALT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半年以上,则多成为慢性肝炎。
(4)在肝硬化同时有活动性肝损害时 ALT 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代偿期特别是无活动性肝损害时,ALT 可正常。
(5)原发性肝癌的 ALT 可以正常也可以轻度升高,如 ALT 升高说明肝细胞有活动性损害,提示预后不良。
(6)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时,ALT 升高,但一般不超过 500U/L。
(7)药物中毒性肝炎可致 ALT 升高:氯丙嗪、异烟肼、四环素、利福平、巴比妥类和抗癌药物,可导致肝细胞中毒、坏死,ALT 可升高。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参考范围】 ≤40U/L ,新生儿和婴儿的水平大约是成人的2倍,6个月以后降至成人水平。
(1)肝脏疾病:与 ALT 一样,是肝损害最敏感的指标之一,阳性率达 80%~90%。急性黄疸型肝炎在黄疸出现前 3 周 AST 即升高,黄疸出现后此酶急剧升高,可达正常的 150 倍以上,黄疸消退后此酶迅速下降。
(2)胆道疾病如胆道梗阻、胆管炎,尽管肝细胞无显著损害,亦会引起 AST 升高。
(3)轻度肝损害时,ALT 升高大于 AST,当肝脏严重病变时,AST 升高大于 ALT。
(4)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及药物中毒致肝细胞坏死,如异烟肼、四氯化碳、利福平、锑剂、四环素、磺胺、避孕药等的伤害,此酶均可显著升高。
(5)心肌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 6hAST 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发作 48h 达最高峰,3~5 天后即恢复正常。
(6)创伤:如当各种大面积创伤或手术时 AST 均可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升高短暂。辐射伤、一氧化碳中毒此酶亦升高。
(7)外皮肌炎在未出现肌肉损害的临床表现前 AST 即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痛风、肾病、肌红蛋白尿、肢端肥大症等 AST 均会升高。
二、胆红素
又可分为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
1.总胆红素(TBil)
【参考范围】
1~2 天:早产儿:<137μmol/L;
足月儿:<103μmol/L;
3~5 天:早产儿:<274μmol/L;
足月儿:<205μmol/L;
6~8 天:早产儿:<34μmol/L;
足月儿:3.4~17μmol/L;
成人:2~20μmol/L
(1)肝脏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等总胆红素增高。
(2)肝外疾病:如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闭塞性黄疸、胆石症、胰头癌、输血错误等总胆红素增高常。
2.直接胆红素(Dbil)
【参考范围】
0~6 μmol/L
(1)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肝癌等疾病造成的胆红素排泄障碍,使经肝细胞处理后的胆红素无法排出而入血,使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
3.间接胆红素(Ibil)
【参考范围】
7~12.0μmol/L
(1)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等。
三、蛋白
又分类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
1.血清总蛋白(TP)
【参考范围】 早产儿:36~60 g/L;新生儿:46~70g/L;成人:60~85 g/L。
(1)合成增加可致升高:球蛋白合成增加,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
(2)水分丢失,血液浓缩可致升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等。
(3)摄入不足可致降低:如营养不良、消化道吸收功能障碍的慢性胃肠道疾病。
(4)合成减少可致降低:如急性肝坏死、肝硬化、中毒性肝炎、恶性贫血和遗传性无白蛋白血症。
(5)丢失过多可致降低:如严重失血、广泛烧伤、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大量反复放胸腹水。
(6)消耗过多可致降低:如严重结核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肿瘤、高热、妊娠和哺乳期等。
2.血清白蛋白(ALB)
【参考范围】 35~55 g/L
(1)增高:常见于严重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2)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⑴白蛋白合成不足:①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②蛋白质营养不良或吸收
不良也可造成白蛋白合成不足。
⑵白蛋白丢失:①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蛋白由尿中丢失;②肠
道炎症性疾病时;③在烧伤及渗出性皮炎,可从皮肤丧失大量蛋白质。
⑶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加:由组织损伤(外科手术或创伤)或炎症(感染性疾病)引起。
⑷白蛋白的分布异常:如门静脉高压时大量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从血管内渗漏入腹腔。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时,由于肝脏合成减少和大量漏入腹水的双重原因,使血浆白蛋白显著下降。
⑸无白蛋白血症:是极少见的遗传性缺陷,血浆白蛋白含量常低于 1 g/L。但可以没有水肿等症状,部分原因可能是血液中球蛋白含量代偿性增高。
温馨提示:当你会看肝功能报告单时,也不可私自治疗或者服药!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病情进程也不一样,所以治疗或服药都有差异,切不可私自治疗或者服药延误治疗和病情。还是得找医院专科医生咨询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