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6-55岁生命高危期身体出现哪些症状,说明你不健康了?

时间:2024-03-11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550评论:0

46至55岁是各种慢性疾病的多发阶段,若慢性疾病持续存在却未给予合理干预,可能增加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健康,降低生活质量。那么,46至55岁这一生命高危期出现那些症状,说明不健康了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纠正一个观念:46至55岁这一阶段并无生命高危期这一说法。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概念,可能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性疾病的发生率升高有关,但我们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使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发病界限不会因46岁而发生转变,肿瘤性疾病也逐渐发生于青中年人群;而55岁以上的人群,若长期存在高血压、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的损害可能会逐渐加重,肿瘤性疾病的高危因素随着作用时间的持续增加,发生风险也会进一步升高,因此生命高危期并不适用于46至55岁这一年龄阶段,但这一年龄阶段若早期识别相关危险信号,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当前及今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与肿瘤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信号一:头痛、头晕

头痛、头晕相当常见,既可出现于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人群,也可发生于情绪波动大或长期过度焦虑的人群,但在减少工作负荷、规律作息、调整情绪与心态后,头痛、头晕可得到显著缓解或消失,若给予合理生活方式干预后,头痛、头晕依然未缓解,46至55岁的人群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与肿瘤性疾病。

第一个需要排除的疾病为高血压。高血压所致头痛、头晕可发生于少数人群,监测血压多次达到140/90mmHg且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高血压患者,因给予降压药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后,头痛、头晕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第二个需要排除的疾病为脑缺血。若本身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发生脑缺血时可出现头晕、乏力或眩晕,发生脑出血时可出现剧烈头痛,可完善头颅CT、磁共振等检查明确,必要时可选择血管成像或造影。

第三个需要排除的疾病为肿瘤。头部肿瘤性疾病也可引起头痛、头晕,但肿瘤在病变早期时通常无症状,随着肿瘤体积的逐渐增大,产生了占位效应,影响了大脑正常功能,可出现头痛与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可以癫痫为主要表现形式,头颅增强CT或磁共振可作筛查。


信号二:胸痛、气紧

胸痛、气紧既可出现于肺部疾病,也可发生于心脏疾病,还可出现于无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但我们需重点识别冠心病、心力衰竭、肺癌等疾病,若发现及时,肺癌早期给予合理的手术治疗可提高后期存活率,冠心病患者给予合理干预可降低进展为心肌梗死的风险,对心力衰竭进行干预可延缓或避免进展为终末阶段。

第一个需要排除的疾病为冠心病。去过医院的朋友会发现,多数医院会设立胸痛中心,胸痛中心的设立主要目的在于为心肌梗死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以尽快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降低死亡风险。冠心病早期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通常发生于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以后,病变较轻者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缓解,病情较重者症状可持续且疼痛剧烈,说明此时可能已经进展为心肌梗死,需尽快前往医院,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

第二个需要排除的疾病我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脏瓣膜疾病、贫血、冠心病等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即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这些危险因素作用时间越长,心功能下降越明显且无法逆转,早期可出现运动后气紧、心累,随着病情的进展,运动耐量会逐渐下降,出现夜间不能平卧、长期咳嗽、咳痰,急性发作时可出现胸痛。出现心累、气紧且高度怀疑心力衰竭的患者,应完善心脏彩超检查,以明确病情。

第三个需要排除的疾病为肺癌。肺癌患者可出现胸痛,且疼痛持续无缓解,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胸背痛,完善胸部CT或增强CT有助于明确病情,但值得一提的是,肺癌患者早期通常不会出现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刺激性干咳,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因此虽然肺癌患者可出现胸痛,但对可能肺癌的早期发现意义不大,条件允许时定期行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


信号三:消瘦、乏力

普通人群未规律饮食或长期营养不良,可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但代谢紊乱性疾病或肿瘤性疾病也可引起消瘦、乏力,尤其是肿瘤性疾病,需要早期发现并给予合理干预,是提高后期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

第一个需要排除的疾病为糖尿病。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该疾病由于糖利用障碍,机体能量供应障碍,从而增加肌肉与脂肪组织分解,引起体重下降,近期轻者可出现排尿增多、饮水增多、进食增多、体重下降等症状,重者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远期可增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糖尿病早期通常无症状,需要通过监测血糖才能及时发现,因此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体重下降的人群,早期给予降糖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进展,并减轻靶器官损害。

第二个需要排除的疾病为肿瘤。肿瘤为一大类疾病,肿瘤性疾病之所以引起消瘦,是因为肿瘤对营养的需求较大,且部分肿瘤患者由于进食障碍,会出现营养不良,但需要警惕的是,无论是何种部位的肿瘤,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说明病情可能已经进展到中晚期,因为肿瘤早期起病隐匿,多数患者无症状而不易被发现。部分比较隐匿的症状是筛查肿瘤的信号,如大便数次增加,大便变细,解粘液脓血便等,需警惕结直肠癌。所以,肿瘤的早期发现主要依靠健康体检,包括胸部CT、腹部彩超、胃肠镜等,有助于早期发现与治疗。


当然,无论是什么信号或症状,出现意味着可能已经发生了相应疾病,重在早期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情,但更重要的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治疗基础疾病,有助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与肿瘤性疾病的预防。在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方面,饮食应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为主,同时应合理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建议增加谷物、薯类、富含优质蛋白与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少进食动物油脂,尽量以植物油脂替代,肉类尽量选择鸡鸭鱼白肉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有助于减轻对代谢的影响,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后,应给予合理的治疗,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并延缓其进展,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在预防肿瘤性疾病方面,除开坚持上述生活方式还应少吃腊肉、泡菜、油炸食品、烧烤类食物、霉变食物、袋装肉类食品等,有助于降低肿瘤发生风险。


综上,46至55岁人群无生命高危期这一说法,但若长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或基础疾病,可增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与肿瘤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应注意识别相关危险信号,出现头痛、头晕需排除高血压、脑缺血、脑出血、颅内肿瘤等疾病;出现胸痛、气促应排除冠心病、心力衰竭与肺癌等疾病;出现消瘦、乏力等应注意排除糖尿病、肿瘤等疾病。但肿瘤性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需要定期健康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无论是心脑血管疾病还是肿瘤性疾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治疗基础疾病,均有助于降低其发生风险。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