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肝是做B超还是CT好,为什么?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化工厂,每天肝脏会发生五百种以上化学反应,使其在食物消化、物质代谢、毒物清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肝脏显著受损后多种生理功能将会受影响,因此肝脏需要定期体检。那么,检查肝脏是做B超还是CT好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B超与CT是检查肝脏的常用影像学手段,但二者在安全与价值方面各有优劣,因此不同的情况需选择不同的检查。就安全而言,B超利用超声成像,安全无辐射,CT利用X线成像,有辐射损伤,若肝脏本身无病变,检查的目的仅为健康体检,首选肝脏B超,可避免辐射损伤;若受检人群为孕妇或儿童,考虑到辐射影响,B超也应作为首选。
就价值而言,CT可将肝脏分成多个横断面进行扫描,生成的图像可提供病灶的具体位置,可将病灶的大小、形态更清晰的显示出来,有助于判断病灶的良恶性,虽然B超检查也能提供这些信息,但相比较而言CT所提供的图像更全面、具体,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因此肝脏CT能提供更有价值的线索。所以,检查肝脏初筛首选B超,若肝脏B超发现异常或无法明确病灶性质,可进行CT检查。
可能部分朋友会问:若检查的目的在于筛查肝癌,B超检查会延误病情吗?不会。早期发现有无肿瘤是肝脏健康体检的重要目的,虽然CT检查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但并不一定能检查出所有早期肝癌。以肝脏肿块为例,CT对1cm左右肝癌的检查率可达到80%以上,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而肝脏B超也能发现1cm以上的肿块,因此肝癌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依然首选肝脏B超。
当然,对于肝癌的筛查,并不仅是B超检查,需同时结合甲胎蛋白(AFP)进行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肝癌;若为肝癌的高危人群,如病毒性肝炎患者,长期大量饮酒,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已经进展为肝硬化、具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肝脏B超与甲胎蛋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若B超发现肝脏有肿块,接下来应明确肿块的性质究竟是恶性还是良性,此时通常需要安排CT检查。CT分为平扫与增强扫描,已经发现肝脏肿块的人群,应进行增强CT检查,需要注射造影剂,注射造影以后,若影像学表现为“快进快出”,需考虑肝癌。由于肝癌血供丰富,超声检查下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了解肿块的血供状态,也可辨别肿块的良恶性。其它检查包括增强磁共振、肝动脉造影也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方式。
对于部分良性肝脏疾病,B超作为首选检查方式的同时,也可明确诊断,包括脂肪肝、肝囊肿与肝脓肿等,若诊断已经明确通常无需再进行CT检查;其它良性疾病如肝硬化,建议进行CT检查,有助于了解有无再生结节与脾脏的大小;肝海绵状血管瘤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也建议借助CT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定期行B超与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疾病,但肝脏需要精心维护以减轻损害,降低病变风险:在饮食方面,应少吃霉变食物,花生、玉米等霉变食物易生成黄曲霉毒素,属于强致癌物质,是引起肝癌的重要病因,应尽量避免;建议限制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脂肪肝,可依次进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以致肝癌,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的第二大病因;建议低脂饮食、减轻体重并控制血脂达标,若长期高脂饮食,肥胖或甘油三酯显著升高,易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当然,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包括乙肝、丙肝,这部分人群在进行肝脏B超筛查时,还应进合理抗病毒治疗以减轻肝脏损害。当然,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筛查的同时,还应警惕有无肝损伤的症状,包括肝区疼痛、厌油、食欲减退、皮肤巩膜发黄等,出现相关症状均应及时就诊,明确有无肝脏损害。
综上,B超通过超声成像,安全无辐射,是筛查肝脏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也是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检查肝脏的首选方式;CT可提供病灶的具体位置,可将病灶的大小、形态更清晰的显示出来,若肝脏B超无法明确诊断或许进一步明确病灶性质时可进行CT检查。部分良性疾病包括脂肪肝、肝囊肿、肝脓肿等可通过B超检查明确;肝硬化、肝海绵状血管瘤建议行肝脏CT进一步检查。对于肝癌的筛查,首选B超,需联合甲胎蛋白进行筛查;若B超发现异常,应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磁共振、肝动脉造影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在维护肝脏方面,应不吃霉变食物、限制饮酒,低脂饮食、减轻体重,控制血脂达标,合理治疗病毒性肝炎等,有助于减轻肝脏损害。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