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幽门螺杆菌患者用过的碗筷,放了几小时后另一个人用,还会传染吗?
幽门螺杆菌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等多种胃肠道疾病,且幽门螺杆菌感染属于传染性疾病,因此健康人群需要积极做好防护,以降低感染风险。那么,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用过的碗筷,其他人使用会被感染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新近统计发现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9%,这意味着几乎每两人中有一人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之所以如此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幽门螺杆菌传染途径隐匿,健康人群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感染;二是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症状,完全不知自身已成为传染源,以致悄无声息地传染给更多人。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
所有传染性疾病均需传播载体,幽门螺杆菌也不意外,但幽门螺杆菌的传播载体相当特殊。当前的研究发现人类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唾液、牙龈、胃肠道分泌物、粪便等均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健康人群只要经口接触了这些分泌物,均可能成为下一位感染者,因此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口-口传播既可通过情侣接吻传播,也可通过共用餐具传播;粪-口传播则主要见于便后无洗手习惯,继而接触食物传播给他人。这些传播途径中,共用餐具是幽门螺杆菌的重要传播途径,尤其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由于没有防备意识,因此“一人感染,全家感染”的现象不在少数,尤其是儿童往往成为重要受累者,解决的办法则为实行分餐制,共同进餐时养成使用公筷的习惯。因此从降低风险的角度来讲,不建议家庭成员使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用过的碗筷,应尽量使用各自的碗筷,实行分餐制,以防交叉感染。
感染幽门螺杆菌,并非所有患者均需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常见的疾病主要由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较为严重的病变有胃黏膜萎缩伴或不伴肠化生,最严重的并发疾病为胃肿瘤。从降低并发症的角度出发,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要行根除治疗,可降低多种胃肠疾病的发生风险,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幽门螺杆菌为强致癌物,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后则可消除或降低这一风险。但事实上并非所有患者均需行根除治疗,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人群主要包括:①已经发生消化道溃疡、消化不良、慢性糜烂或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细胞淋巴瘤等患者;②有胃癌家族史、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的患者;③出现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缺少性紫癜;④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患者。
可能部分朋友对以上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有不少疑问:疑问一,贫血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为什么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这是因为血细胞与幽门螺杆菌有相似的抗原成分,自身产生的抗体除开会攻击幽门螺杆菌,还会损伤红细胞、血小板等血小板,以致会引起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此时需根除幽门螺杆菌,以改善血液系统指标。疑问二,为什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也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质子泵抑制剂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重要药物,但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前若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由于抑制了胃酸分泌,会引起幽门螺杆菌在胃内扩散与再分布,从而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疑问三,没有合并上述疾病是否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当然可以,只要自身有治疗意愿,均可行根除治疗,但此时建议家人均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存在其他感染者时应同时行根除治疗,否则根除后依然会相互传染。
如何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多数朋友比较关心的问题,目前采用四联疗法,该方案由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两种抗生素组成,由于不同人群对抗生素的过敏史、耐药性不同,因此不同的人群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可能不一样,但多数患者使用该疗法可取得较高成功率,统计发现四联疗法根除成功率高达90%。
综上,幽门螺杆菌可通过接吻、共用餐具、粪-口等途径传播,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使用过的碗筷,不建议健康人群使用;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是否需要行根除治疗,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胃黏膜损害、是否为胃癌的高发人群、是否合并原因不明的血液系统疾病、是否长期使用可增加胃黏膜损害的药物、是否有根除意愿等,具有根除指针的患者可选择四联疗法,具有较高的根除成功率。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