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至阴穴纠正胎位?机理若何?

时间:2020-02-07作者:wanhu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198评论:0

至阴穴在足小指指甲根外侧,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具有正胎位、下胎衣的功用。

《太平圣惠方》记有唐代针灸家张文仲艾灸本穴矫正胎位的履历:“救妇人横产,先手出……灸妇人右脚小指尖三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产。”《类经图翼》卷十一“产难横生”载此治法,说“即至阴穴”。又载:“子鞠不能下,至阴三棱针出血,横者即转直。”

现代人用以灸治胎位不正。研究解释,艾灸或针刺至阴,可使子宫和膀胱流动增强,胃常见舒张,血压见短暂下降。临床应用于矫正胎位(横位或臀位),多接纳艾条灸法,逐日1次,每次15分钟。据考察,艾条灸后,除了增强子宫流动外,同时使胎儿流动也增强,胎儿心率因此加速,这些均有利于胎位的矫正。子宫及胎儿的流动幅度、频率在灸后1小时或当晚到达岑岭,异常胎位常在这岑岭前后自动倒转其效果以腹壁重要度适中者较好,腹壁重要者较差(因其晦气胎儿转动),腹壁松懈者则在胎位矫正后又易回复原位。一样平常以第一、第二次艾灸时效果最为显著,第三次以后效果较差。

江西省艾灸矫正胎位研究协作组以每次20分钟,逐日1次,9日为1个疗程的方式,艾灸至阴,共治疗胎位不正100例,经1个疗程后,成功率达71%;其中妊娠跨越34周的41例,成功率为61%。证实了艾灸至阴穴对于矫正胎位是具有一定疗效的。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配合探讨

为什么足太阴脾经既有“足太阴之络”,又有“脾之大络”?

大家好,这次来探讨关于“脾之大络–大包穴”的诸多困惑解疑。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脉,走向表里经,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足太阴脾经已有“足太阴之络”公孙,为什么又有“脾之大络”大包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先要分清“经”与“脏”的概念。 “足太阴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