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法怎样分补泻?

时间:2020-02-07作者:wanhu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250评论:0

针法与灸法相比较,针法多用于“出血”、“出气”,其作用长于“泻”;灸法主要为温热祛寒,其作用长于“补”。但从应用上针法灸法又细分补泻。

灸法区分补泻,最早见于《灵枢·背腧》篇。原本背俞的应用,为了平安,以为“灸之则可刺之则不行”,而灸法的应用还要区分补泻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写者,疾吹其火,传至艾,须其火灭也。”

张景岳注说:“凡欲以火补者,勿吹其火,致令疾速,必待其从容自灭可也;凡欲以火泻者,必疾吹其火,欲其迅速,即传易其艾,须其火之速灭可也。”意思是艾灸用补法时,点着后不要吹旺艾火,让它逐步燃烧自灭;用泻法时,点着后要用口速吹其火,使艾火加旺,直到火灭。“传”字《太素》作“傅”。杨上善注说:“傅音付,以手拥傅其艾吹之,使火气不散也。”由此可知,补法用的艾火较为缓和,泻规则较为猛烈。但《丹溪心法·拾遗杂论》的叙述却有差别,说:“若补火,火至肉;若泻火,不要至肉,便扫除之。”这一说法,以灸至肉为补法,不灸至肉即住手为泻法,灸火的强弱水平与前说正好相反。似应以《灵枢》所说为准。

上海瑞金医院针灸科,曾根据《灵枢》的艾灸补泻法划分治疗高血压和低血压症。对32例高血压患者,使用“疾吹其火”的泻法,效果灸后26例血压下降,6例灸后血压稍有升高;对26例低血压患者接纳“毋吹起火”的补法,效果灸后血压均上升(陈大中等,中医杂志,1984年第10期)。说明灸法的区分补泻有实际意义。

谢谢人人的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讨论

怎样用至阴穴纠正胎位?机理如何?

至阴穴在足小指指甲根外侧,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具有正胎位、下胎衣的功用。 《太平圣惠方》记有唐代针灸家张文仲艾灸本穴矫正胎位的经验:“救妇人横产,先手出……灸妇人右脚小指尖三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产。”《类经图翼》卷十一“产难横生”载此治法,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