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合谷穴”的作用特点,为什么说“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因其位于手部虎口处,取穴利便,针刺感应能弱能强,顺应证又普遍,以是在临床上最为常用。
合谷穴的治疗局限以头面、五官部的病症为重点。《玉龙歌》说:“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四总穴歌》又归纳综合为“面口合谷收”一语。早在《针灸甲乙经》就纪录:“唇吻不收,聋,耳中不通,齿龈痛,合谷主之”,《铜人图经》载:“合谷治目视不明,头痛,齿龈痛,喉痹,痿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所述病证,其部位多在头面五官。《杂病穴法歌》也说:“头面线人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这说明,合谷穴治疗头面五官疾患,具有突出的功效。
合谷穴为什么能主治“面口”呢?主要是由于经络的到达。手阳明大肠经的漫衍,从手走头,上达颈部、面颊、下齿及鼻部,再加络脉和经筋,其联系局限更广。“面口”是概指其经络所通到的部位,也是其治疗作用所到达的部位。《灵枢·杂病》说:“齿痛……恶清饮,取手阳明”;“顑痛,刺手阳明。”《灵枢·经脉》载手阳明的主病有齿痛、颈肿、口干、鼽衄、喉痹等,说明其经络通路和主病是一致的。由于合谷是该经的原穴,以是对这些病证,有突出的治疗作用。
合谷穴不仅善的头面五官病,又以镇痛见长,既可治头痛,牙痛、咽喉肿痛,又可治腹痛、痛经。临床上对头,面,,项部的针麻手术,合谷是最常用穴。关于合谷的镇痛作用,近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据测痛试验,针剩一侧合谷,可使全身应肤痛阈有差别程的升高,针刺时代痛阈逐步升高,40一50分钟时到达最高点,停针后痛阈呈指数曲线下降,约每16分钟下降一半,30分钟后大致回复到针前水平。一样平常以为,其镇痛效果依颈部,胸部,腹部,下股、上肢的顺序递减。如与三阴交同针,则对上臂部最好,腹部次之,颈部更次之。动物实验证实,电针合谷对牙髓刺激(痛)有抑制作用,其镇痛作用比足三里强。
合谷还用于发汗解表、祛风散寒。(《杂病穴法歌》:“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归纳综合了三穴的主治要点,意指合谷能发汗和止汗,内关能催吐和止吐,三阴交则能止泻和通下。因此本穴常用于治疗感受风寒、寒热、头痛、无汗或多汗等症,对于九窍晦气有宣通利窍作用。本穴以发汗解表为主,又可用于止汗固表。如在“热病汗不出”的情况下能发汗,在“汗不止”的情况下能止汗。固然还得注重运用适当的刺法,如同样以合谷、复溜治疗汗证,就有无汗补合谷、泻复溜,有汗宜泻合谷、补复溜之说。《拦江赋》载:“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倘若汗多流不停,合谷收补效如神。”
合谷又常与太冲配用。《席弘赋》:“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均用以祛风定痛,注释者以为:合谷、太冲皆为原穴。合谷属阳主气,太冲属阴主血,两穴同用能搜风、理痹、行瘀、通经,因两穴位于四肢歧骨之间,犹如把关之将士,故称为“四关”。
合谷与三阴交配伍,则具有理气、活血的作用,常用于妇产科疾患。早在南北朝时,徐文伯就用补合谷、泻三阴交的方法来堕胎,近人对因妊娠过时、胎膜早破等指标接纳电针两穴引产,也收到优越效果。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针刺合谷、三阴交穴,对临产妇能增强宫缩、扩张宫口,以是,现在也用于引产和无痛分娩等。
从合谷的治疗作用剖析,“面口合谷收”一语是抓住了要点。它反映了经穴主治的纪律。手三阳俱走头,阳明主面,手阳明则着重联系口鼻部。合谷虽然也用于腹部病症,但这不属其主治重点,很多是出于配伍应用,如与三阴交、太冲、足三里等穴相配即是。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骨错缝”会有什么表现?如何正确施治不耽误病情?
在上一篇文章我已经提到了,骨错缝是关节的半脱位,并非全脱位,所以运用中医外治法就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骨错缝的临床表现容易诊断,有以下几点: 1.外伤病史 在轻度外伤后,有明显的关节突然不能活动的病史,或在某个体位动作后,突发局部疼痛病史。 2.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