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若何区分经别、经筋、皮部的病候及治法?

时间:2020-02-17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227评论:0

(一)经别证治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别行分出的另一经脉系统,但仍属于正经的局限。其功效作用是弥补十二正经循行之不足,加强了十二经脉阴阳内外的相互联系,扩大了十二经脉的病候和经穴的主治局限。原本,阴经经脉除心、肝二经之外均不上头面,但却有许多阴经腧穴能治头面五官病。例如手厥阴心包经与咽喉本无直接联系,在经脉病候中也没有咽喉疾病纪录。但本经的大陵、内关、间使都能治疗咽喉疾病,就是基于手厥阴经出循喉咙”之故;再如足太阳经别,一支“别入于腘中”,一支“别入于肛”,故本经腘窝以下的承山、飞扬、承筋、合阳诸穴均有治疗肛门病证的作用。这些都是十二经别证治的详细体现。

(二)络脉证治

从络脉与经脉的关系而言,二者基本上是属于一体的。所差别的是经深络浅、经直络横而已。这就决议了络脉病证具有表浅性、区域性的特点,较少有全身性证候。而这些局部病证又往往是经脉病证的组成部分。以是,络脉病证与经脉病证之间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十分亲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十二络穴既有单独的病候体现,又可兼治内外两经的病变。

络脉瘀阻是络脉病证最基本的病理变化。瘀血既可留滞于络脉之中,也可泛溢于络脉之外。主症可见络脉怒张或脉管下陷、局部红肿青紫、皮下出血,或五官九窍及内脏出血等。络脉病证表浅,一样平常也从表论治。《素问·调经论》曰:病在血,调之络。”《灵枢·官针》曰:“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并纪录了赞刺、豹纹刺等刺法。在现代针灸疗法中,三棱针点刺出血、皮肤针叩刺、挑刺疗法和刺血拔罐等就是直接刺激络脉或络脉的漫衍区(即孙络、浮络之所在)以清除病邪的治疗手段,也是“宛陈则除之”这一治疗原则的详细实施以局部选穴为主,一样平常只针不灸,泻法。

(三)经筋证治

在《灵枢·经筋》中,每一条经筋都有详细的病候纪录多表现为肌肉、肌腱、枢纽、韧带及内脏平滑肌等组织在感受运动方面的性能失常。诸如筋脉的拘挛、抽搐、强直、弛缓瘫痪等。例如足阳明经筋“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足太阴经筋“内踝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等(有关原文详见《灵枢·经筋》)。

治疗经筋病证的选穴原则是“以痛为腧”,即局部取穴或取阿是穴为主。在选穴方面,除阿是穴外,还可以连系十二经筋的循行漫衍,适当选择一些远道腧穴配合治疗。肝主筋,脾主四肢肌肉,故足厥阴、足太阴经脉的原穴(太冲、太白)、背俞穴(肝俞、脾俞)及督脉的筋缩穴,足少阳经的阳陵泉(筋之会穴),补脾养胃、强壮肌肉的足三里等也都是经筋病证的首选腧穴。《灵枢·经筋》对经筋病证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解释经筋病证凡属寒而拘急者宜用火针(或温针、艾灸、热熨),寒则温之。因热而弛缓者则不宜接纳火针施治,而应接纳毫针浅刺或皮肤针叩刺。奏效即止,不行过分。

除火针以外,《灵枢·官针》的浮刺(刺皮下脂肪或筋膜)、分刺(刺分肉之间)、恢刺(刺肌腱、韧带)、关刺(刺枢纽)、合谷刺(在肌肉深层多向透刺)等,也都可以运用于经筋病证。从四肢肌肉的功效特点出发,以上部穴动员下部穴、主要穴动员次要穴,针对下肢内、外侧肌力失去平衡(即《难经·二十九难》所云“阳缓而阴急,阴缓而阳急”)而引起的畸形改变——足内翻和足外翻,治疗即着眼于阴阳经筋缓急失衡状态而予以矫正。

(四)皮部证治

皮部是机体卫外抗邪的第一道防线。如果皮部的卫外功效低下,风、寒、湿邪侵略机体,则皮部最先受病,而泛起外感表证,肌肤肿胀、疼痛,感受过敏或麻木。有时内脏有病也可通过经络在皮部泛起种种差别的阳性反应,为经络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刺激皮部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针灸疗法中已经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灵枢·官针》纪录的半刺、毛刺、浮刺、扬刺、赞刺、直针刺等都是浅刺皮部的针刺方式。传统的艾灸、热熨、药物敷贴、药物熏洗、拔罐等疗法也是通过对皮部的温热刺激施展治疗作用的。后世的皮肤针、皮内针、挑刺、割治及现代的磁穴疗法、腕踝针、浮针、激光穴位照射紫外线照射等疗法都是在上述治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皮部病证最为表浅,故只需浅刺即可达祛邪之目的。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按经论治法之“奇经八脉”篇

奇经八脉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对十二经脉起着分类、组合的作用,更进一步加强了十二经脉之间及十二经脉与机体之间的密切联系。跷脉主持机体的运动功能;维脉维系机体阴阳平衡;对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老年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凡女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