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别与十二络脉有何异同?
信赖许多中医同仁对于经别和络脉也是模棱两可,包罗我及身边同砚,对于这个经别和络脉,也并没有很清晰的认知,由于都把十二经脉作为重中之重,先生亦云云学生亦然。
首先我们得清晰:十二经别和十二络脉都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是起到增强内外两经联系的作用。不同点有以下几点:
(1)漫衍 经别主“内”,络脉主“外”。也就是说,十二经别主要增强内外两经在头面驱干及脏腑之间的联系,十二络脉则主要相同内外两经在四肢部的联系。如手太阴经别“……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入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灵枢·经别》);手太阴络脉“…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灵枢·经脉》)。
(2)走向 十二经别多数从肘膝以上分出,进入胸腹腔,出于头面,阴经合于阳经,阳经合于本经。十二络脉则是从肘膝以下分出,走向内外经,即阴经走向阳经,阳经走向阴经。
(3)主病 十二经别无所属穴位,也无所主病症,其循行门路弥补了经脉所未及,从而扩大了经穴的主治局限。如足太阳经下肢一些穴位可以治疗脱肛等症,就是由于其经别“别入于肛”的缘故。十五络脉则在其分出处各有一络穴,并有所主病症。如手厥阴络脉病症“实则心痛,虚则烦心”,可取其络穴内关施治。内外两经病,一样平常均可选取其络穴。如手太阴络穴列缺,除可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本经病症外,还可治疗头痛、牙痛、颈项强痛等手阳明经病症。因十二络脉划分走向其内外经,故《针经指南》说:“若刺络穴,内外同治。”少数络脉还深入到内脏,如足太阴络(公孙)“其别者入络肠胃”,手少阴络(通里)“入于心中”。这种联系,直接表明晰该络穴的主治所及,如公孙主治肠胃病,通里主治心悸怔忡等。
信赖通过这样的整理回首,我们就容易对一些穴位治疗,有意想不到效果的事情明晰了,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谢谢人人的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何谓十二经别?其作用与临床意义怎样?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在躯体内起沟通表里两经作用的支脉。从十二经脉分出处称“离(别)”,进入胸腹腔处称“入”,于头项部出来称“出”,与表里经脉相会合称“合”。“离、合、出、人”,即概括了经别的循行特点。经别在胸腹部的全程都是阴经与阳经的经别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