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十二经别?其作用与临床意义怎样?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在躯体内起相同内外两经作用的支脉。从十二经脉分出处称“离(别)”,进入胸腹腔处称“入”,于头项部出来称“出”,与内外经脉相会合称“合”。“离、合、出、人”,即归纳综合了经其余循行特点。经别在胸腹部的全程都是阴经与阳经的经别偕行,说成“与别俱行”;于颈项部,阴经随同阳经经别上头合于经脉。这样十二经别共组成六对,称作“六合”。
经别具有哪些作用呢?
(1)加强了内外两经在体内的联系 十二经别进入体腔后,内外两经并列而行,经由相合的脏腑,使内外两经之间又增加了重联系。即四肢部有络脉的内外联系,脏腑间有属脏络腑、属腑络脏的联系,经别则是躯体内的联系。这种内外相合的关系,说明阴阳经的用穴有其相互配合的协同作用。如:手太阴肺经受邪发烧,常取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曲池穴治疗等。
(2)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 十二经脉中,阳经均循行于头面,阴经只有手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的无穴通路上达头部。通过经其余联系,阴经合于阳经,这样各阴经也上达头部。由此实现了“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突出了头部在全身中的主要职位。
(3)扩大了十二经脉对躯体各部的联系 十二经其余漫衍扩及到十二经脉所未到之处,因此使经络穴位的主治局限也响应地扩大了。如:足太阳经脉并不到达肛门,但该经的承山、承筋等穴可以治疗痔疾,就是由于足太阳经别“别入于肛”。(足太阳、足少阴经别图)再如:手阳明经循行到颈,并不至喉,但该经商阳、二间等穴可主治喉痹,这是由于手阳明经别“上循喉咙”的缘故。又如:治疗带下疾患,多注重调治肾气,但在十二经脉中,足少阴肾经的循行并没有同带脉发生直接联系,这主要是通过足少阴经别“出属带脉”,从而使肾和带脉的联系趋于慎密。
(4)加强了各经与心的联系 足六经中通过足三阳经别与心直接联系,从而可解释各经所泛起的“心”的症候。如足阳明经的“惕然而惊,心欲动”,足少阳经的“心胁痛”、“心下澹澹”,足太阳经的“狂、癫疾”等。
另一方面,又印证了心为“五藏六府之大主”的理论(《灵枢·邪客》),对临床上剖析病因病机、确立治疗规则,都具有主要意义。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何谓“五态之人”?与针刺的关系如何?
《黄帝内经·灵枢》将人按阴阳禀赋的不同分成五种类型,称为“五态之人”,即: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以及阴阳和平之人。指出古代善于用针灸的人要看人的五种类型分别施治(“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 参合《灵枢·通天》和《灵枢行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