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胃与冲脉都称为“五脏六腑之海”?
《灵枢》既称胃为“五藏六府之海”(见《灵枢·五味》、《灵枢·动输》篇),又称冲脉为“五藏六府之海”(见《灵枢·逆顺肥瘦》、《灵枢·动输》等篇),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呢?
胃与冲脉以是被称为“五脏六腑之海”,这与气血的泉源与输布有很大的关系。胃因其受纳水谷,化生气血,资养脏腑,以是被称作“五脏六腑之海”。正如《灵枢·玉版》所说:“人之所受气者,谷(原文作“穀”)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杨上善《太素·十二水》注说得更为明确:“胃受水谷,化成气血,为足阳明脉,资润五藏六府,五藏六府禀成血气,譬之四海,滋泽无限,故名为海也。”又由于足阳明脉属于胃,故也称为“五藏六府之海”(见《素问·太阴阳明论》及《素问·痿论》)。如张景岳注所说:“阳明胃脉也,主纳水谷,化气血,以资养内外,故为五脏六腑之海。”由此可知,胃及其经脉被称为“五脏六腑之海”主要着眼于血气的泉源。《灵枢·五味》在指出“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后接着说:“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正解释这种关系。
称冲脉为“五藏六府之海”,主要着眼于对血气的渗灌和贮藏。因其上下内外,通行全身,以是称之为“十二经之海”、“血海”、“经络之海”以及“五脏六腑之海”。如张景岳注所说:“水谷之海者,言水谷盛贮于此,营卫由之而化生也;血海者,言受纳诸经之灌注,精血于此而蓄藏也”(《类经》九卷)。可见,胃是由“水谷之海”而成为“五藏六府之海”;冲脉则是由“血海”而成为“五藏六府之海”。前者注重气血的后天之源,后者更兼有精血的先天之本,两者的作用照样各有特点的。
胃与冲脉虽有区别,但在输布气血上却有着亲切的联系。冲脉与足阳明胃经“会于气街”(《素问·痿论》),“其输……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灵枢·海论》),直接蒙受胃之气血,这可说是冲脉亦受纳“后天之气”(水谷气)。清代罗国纲曾经说:“血气之盛衰,本于水谷之盛衰,而阳明胃经又为冲脉之本也”(《罗氏会约医镜》)。但冲脉更有受纳“先天之气”(精气)的主要一面,因而它的渗灌阴阳经络气血的作用又不是胃及其经脉所能取代的。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皮部的命名对六经辨证有何启示意义?(荐收藏)
《素问·皮部论》专论十二经脉所属的络脉在体表的分部,称为“皮部”。手足六经“上下同法”,合之则为六经皮部。六经皮部各有专名,可惜历代注家对此没能作出很好的解释。这里只要将各专名按六经辨证的顺序排列就可看出其中的重要意义。 皮部作为经络的最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