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和蠡沟的主治症何以会相同?

时间:2020-02-27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144评论:0

少府位于手掌4、5掌骨间,屈指时当小指所指处,是手少阴心经的荥穴。《针灸甲乙经》没有纪录其主治症,盖出于遗漏。《针灸甲乙经》的孔穴资料来自古代的《明堂孔穴》,《明堂孔穴》原书在隋唐时期另有撒播,我们从《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引文可见其简略。

《千金方》的“孔穴主对法”中载有少府主治症数条:

(1)咽喉病——少府、蠡沟:主嗌中有气如息肉状。(2)大小便病——少府、三里:主小便晦气、癃。(3)恐慌——少府:主数噫、恐悸、气不足。(4)癞疝——少府:主阴痛,实时挺长、寒热、阴暴痛、遗尿,偏虚则暴痒,气逆,卒疝,小便晦气。

从以上引文可以看出,少府主治症所涉及的部位、器官有咽(嗌)、心、前阴,与手少阴心经的循行和主病不甚相合。据《针灸甲乙经》卷九所载,这些病症却为足厥阴络穴蠡沟所主

“阴跳、腰痛;实则挺长,寒热,挛,阴暴痛,遗溺,偏大;虚则暴痒;气逆,睾肿,卒疝,小便晦气如癃状;数噫,恐悸,气不足;腹中悒悒,少腹痛;嗌中有热(气),若有息肉状,如著欲出;背挛,不行俯仰——蠡沟主之。”

以上病症大多与前述四项主治相同,这是《千金方》把蠡沟治症误入少府,照样《甲乙经》把少府治症混入蠡沟呢?蠡沟为十五络之一,在《灵枢·经脉》中明文纪录: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上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热;虚则暴痒。取之所别。”

所说足厥阴络脉的循行,除了与足少阳内外相合之外,主要漫衍于前阴部。故其病证,气上逆则发睾丸肿痛,猝发疝气;实证则发阳强(强中),虚证则发阴痒。这些病症均可取用此络穴。显然《千金方》所载第四“癞疝项”下的少府主治症应属于蠡沟,其有收支的字句也应以《灵枢》及《甲乙经》为准。第二大小便项下的少府、三里配合主治症,原是延续上文,也应属于蠡沟。第三恐慌项下的少府主治症似有自力意义,且与心经主病相合,可为少府所主治,但蠡沟也主此症,并多“腹中悒悒”的腹部症,《千金方》在胀满项下有专条纪录。第一咽喉病项下的少府、蠡沟配合主治症,据手少阴经上挟咽,“嗌(咽)中有气如息肉状”的梅核气症是可为少府所主。照此剖析,《千金方》少府主治症,四条中只有一两条可以一定。

这种情形,可能因《明堂》原书存在杂乱,以是《针灸甲乙经》、《千金方》引用时不易分辨,致前者漏掉了少府主治症,后者混淆了两穴主治症。这一混淆征象还见于时间稍后的《医心方》卷二“孔穴主治法”中:

“少府二穴:主阴痛、挺出,遗满,小便晦气,不行俯仰。”

可知《医心方》所摘录的《明堂》文字也应属于蠡沟。文中“阴跳、腰痛”简为“阴痛”,与《千金方》所引同;“挺长”写成“挺出”,已与原意有收支。“遗溺”写作“遗满”为显著笔误。可见《千金方》和《医心方》引文都不甚可靠。是否另有其他资料可供参考呢?再查阅《外台秘要》卷三十九所载:

“少府:主烦满、少气,悲恐是人,臂酸、掌中热,手卷不伸。”

这条主治可说是古代《明堂》属于少府的原文,从理论和临床现实来看都是可信的。“烦满(闷)、少气,悲恐畏人”是心经的脏证,与前述第三“数噫、恐悸、气不足”内容相似;其余“臂酸、掌中热、手卷不伸”是心经的经证,所举正切合少府所主治。至《铜人图经》所载,除“臂酸”作“时腋挛急,胸中痛”之外,余症均与《外台秘要》同,这是确当的。少府为荥穴,“荥主身热”,故可归纳综合其主治性能为:清心火,除烦热,宁神志。《子午流注针经》关于本穴的歌诀说:“少府心荥本节中,少气悲忧虚在心;心痛狂癫实谵语,寒热胸中便下针。”又《肘后歌》:“心胸有病少府泻”,同样是以心胸病症为主而不及其他。蠡沟为足厥阴络穴,其主治性能可归纳综合为:缓疝痛,降气逆,利腰腹。两穴一在手经,一在足经,其主治重点有上下之分。历代纪录沿用杂乱,须注重判别和矫正。

《针灸大成》沿袭《针灸聚英》,于少府后也载有“阴挺出、阴痒、阴痛,遗尿,偏坠,小便晦气,叹气”这些从蠡沟混入的主治症,均应分清原委,予以删除。《针灸大成》卷八转载《神应经》的诸病用穴,在“阴疝小便门”阴挺出项下,枚举太冲、少府、照海、曲泉数穴(《类经图翼》卷十一所载,无少府而有然谷);在“妇人门”的阴挺出项下,则枚举曲泉、照海、大敦数穴而无少府。看来后者是对的。“阴挺出”也是癞疝之属,故其取穴以足厥阴经为主,而手少阴经不与其列。“手足腰腋门”腋痛项下列有少海、少府等穴,正是从手少阴经脉所过论治。也解释少府适用于咽、腋部,而蠡沟才主要用于阴、腹部症,各与所属经络的循行相一致。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为什么说内关、公孙“合于心、胸、胃”?

内关是手厥阴的络穴,公孙是足太阴的络穴,宋元时期针灸家又说两穴通于奇经八脉的阴维和冲脉。 《八脉交会八穴歌》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意思是内关通阴维,公孙通冲脉,共同会合于心、胸、胃。这应当如何理解呢? 《灵枢·经脉》载:手厥阴络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