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经络辨证选穴配穴法

时间:2020-01-11作者:wanhu分类:健康知识浏览:2341评论:0

辨证选穴配穴法通常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为目的,最能体现针灸经络辨证论治的头脑。即《针灸问对·卷之上》所云: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

(一)本经配穴法

《灵枢·终始》说:“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通常本经脉循行的部位包罗经脉所属络的脏腑、联系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而未涉及其他脏腑、经脉时(即本经自病,不及他经),即遵照“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只选取本经脉的腧穴配伍成方。例如《灵枢·五乱》“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灵枢·厥病》“肝心痛,取之行间、太冲……肺心痛,取之鱼际、太渊”;《素问·刺腰痛论》“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少阳令人腰痛刺少阳……阳明令人腰痛刺阳明……足少阴令人腰痛刺足少阴……厥阴之脉令人腰痛刺厥阴之脉”等,都是本经选穴法的体现。

现今针灸临床,对于肺病咳嗽,病初多以手太阴肺经中府、列缺、太渊、尺泽相配治疗;少阳头痛,早期多以足少阳胆经率谷、风池、足临泣、足窍阴相配而治等。再以肢体病坐骨神经痛为例,与坐骨神经通路有密切联系的经脉有足太阳经(漫衍于背部、腰部、下肢后面正中)和足少阳经(漫衍于侧腰、下肢外侧正中),临床若见腰背疼痛,并沿大腿后面、腘窝、小腿后面放射至足外踝之后者,为“足太阳经型坐骨神经痛”,宜取肾俞、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飞扬、昆仑等穴;若见侧腰部疼痛或腰痛连及两髋关节,并向下肢外侧、外踝放射者,为“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则宜取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丘墟等穴。

本经选穴法乃针灸临床最基本、最常用的循经选穴法,正如《医学入门·针灸》所说:“因各经之病,而取各经之穴者,最为要诀。”其治疗疾病的纪律,是近部腧穴治疗近部病证,远部腧穴治疗远部病证。也就是说选穴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是由两头向中心靠拢或者说是由中心向两头扩展的。以足太阳经病变为例,后枕部疼痛多选远端的至阴、申脉穴;项部病变常取踝部的跗阳穴;肩背部病痛多选用小腿的飞扬、承山穴;腰背疼痛常取用腘窝的委中穴;腰骶部病变多选用大腿近端的殷门、承扶穴。选穴与病变部位由两头向中心靠拢。再如足少阳经病证,髋关节病变多取大腿近端的风市穴;胁肋部疼痛常选膝关节处的阳陵泉;颈项疼痛多取用踝关节部位的绝骨穴;偏头痛、耳鸣、目赤肿痛常选用远端的侠溪、足临泣、足窍阴穴。选穴与病变部位由中心向两头扩展。

(二)内外经配穴

内外经配穴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内外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式。由于经脉同脏腑一样,也存在着阴阳内外相合的关系,以是,当某一经脉及其所属的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除了选用本经腧穴以外,凭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理论,就可以选用相内外经脉上的腧穴来治疗。具体方式是某一脏腑、经脉有病,除选取本经腧穴以外,同时配以内外经有关腧穴。如病在肺,即可选用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治疗;病在肝,即可选用足少阳胆经的腧穴治疗。《灵枢·厥病》所记“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肾心痛,先取京骨、昆仑,发针不已,取然谷……胃心痛,取之多数、太白”;《灵枢·五邪》所记“邪在肾则病骨痛……取之涌泉、昆仑”;《素问·刺疟》所记“肺疟者……刺手太阴、阳明”“肾疟者……刺足太阳、少阴”“胃疟者……刺足阳明、太阴”;《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记“肝病者……取其经,厥阴与少阳”“脾病者……取其经,太阴、阳明”“肾病者……取其经,少阴、太阳”等,都是这种选穴法早期应用的实例。

现今针灸临床上,心绞痛以手厥阴心包经内关配手少阳三焦经外关(可接纳透穴形式);肝病以足厥阴肝经期门、太冲配足少阳胆经阳陵泉;脾胃痛以足阳明胃经梁门、足三里配足太阴脾经太白、公孙;遗尿以足太阳膀胱经委中、肾俞配足少阴肾经太溪;鼻病和咽喉痛取手太阴肺经少商、列缺和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神志病取手少阴经腧穴神门配手太阳经腧穴后溪……也是这种选穴法的常用老例。内外经选穴既适用于表经或里经单独发病的情形,更适合于内外经同病的情形,而首选腧穴则是内外两经的络穴和原穴。所谓“络穴正在两经中心……若刺络穴,内外皆治”(注:“治”字诸多参照版本原文均为“活”,显然系排版之误,今改之)(《针经指南·络说》)。一穴治两经,犹如一石击二鸟、一箭射双雕,正体现了内外经选穴的优越性。

(三)同名经配穴

同名经配穴法是在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指导下,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例如牙痛、面瘫、阳明头痛以手足阳明经的合谷、内庭相配;落枕、急性腰扭伤、太阳头痛以手足太阳经的后溪、昆仑相配;耳鸣、偏头痛、胸胁痛以手足少阳经的支沟、阳陵泉相配;失眠、多梦以手足少阴经的神门、太溪相配等。在十二经脉的交接特点中,手足同名阳经交接于头面部,手足同名阴经交接于胸腹部。这种同名经相互衔接、同气相通的特点,为同名经选穴建立了基础。《灵枢·热病》“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多数、太白”;《灵枢·厥病》“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素问·刺疟》“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都是同名经选穴的早期应用。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所谓手太阴、阳明之上有病,宜疗足太阴、阳明……足太阴、阳明之下有病,宜疗手太阴、阳明”不但是同名经配穴法的早期应用,而且照样把同名经选穴与上下颠倒选穴有机连系的类型。现今针灸临床也常常用本法治疗一些常见病,如失眠选用分属手、足少阴经的神门、太溪穴;癫痫选用手、足太阴经的少商、隐白,或者手、足厥阴经的内关、太冲穴。

头痛的分经论治,乃是同名经选穴法最典型的应用类型。头为诸阳之会,但诸阳经在头部的漫衍却有所不同,手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还通过内行径线贯面颊,注目交颠。针灸临床要紧密连系头痛的部位辨位归经,确定属于何经之头痛,然后有的放矢,按经论治。前额为阳明经所属,前头痛即为“阳明头痛”,可取合谷、头维、内庭等穴;侧头为少阳经漫衍,偏头痛即为“少阳头痛”,可取外关、率谷、足临泣等穴;后枕部为太阳经之分野,后头痛即为“太阳头痛”,可取后溪天柱、申脉等穴;颠顶部为足厥阴之位,头顶痛即为“厥阴头痛”,可取内关、行间、太冲等穴;颅内为脑髓占有,心主神明,肾主骨、生髓、通脑,颅内痛当为“少阴头痛”,可取神门、太溪、复溜、涌泉等穴。

(四)子母经配穴

子母经选穴法是参照六脏六腑和十二经脉的五行属性,凭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制订的配穴方式。例如虚劳咳嗽,病在肺,症见体弱羸瘦者,肺属金,凭据土生金、虚则补其母的原理,可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腧穴及其背俞穴,如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胃俞以培土生金;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等,凭据木生火,实则泻其子经的原理,可选手少阴心经或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如神门、少冲、少府、内关,以泻火平肝。

(五)交会经配穴

交会经配穴法即按经脉的交织、交会情形来配穴。某一病变部位有数条经脉交会或某一病证与数条交会经脉有关,都可按此法配穴。例如阳白是足少阳经与足阳明经在前额部位的交会穴,故偏正头痛就宜选用阳白穴;环跳是足少阳经与足太阳经在髀枢部的交会穴,那么,髀枢部疼痛或足太阳、足少阳两型坐骨神经痛均可选取环跳穴治之;泌尿、生殖系疾患和妇科病,多与任脉、足三阴经病理变化相关,故常取任脉的关元、中极、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三阴交治之。再如腰腿痛,与腰腿部有密切联系的经脉有足太阳经(漫衍于背部、腰部、下肢后面正中)、足少阳经(漫衍于侧腰、下肢外侧正中)、足阳明经(漫衍于下肢外侧前缘)、足少阴经(漫衍于下肢内侧后缘、贯脊属肾)。

临床若见腰背疼痛或腰痛连及两髋关节并向下肢外侧、外踝放射者,为“太阳、少阳经型腰腿痛”,宜取肾俞、秩边、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丘墟等穴;若腰痛连及腹股沟,并向下肢外侧前缘放射至足背者,为“太阳、阳明经型腰腿痛”,宜取肾俞、次髎、秩边、气冲、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等穴;若腰痛向下肢内侧后缘放射至足踝者,为“太阳、少阴经型腰腿痛”,腰为肾之府,宜取肾俞、次髎、秩边、阴谷、太溪等穴。

(六)凭据部位分经配穴法

根据肢体响应部位选配类似经脉的腧穴。例如上肢内侧和胸部病变选取手三阴经穴互配;上肢外侧和头面部病变选取手三阳经穴互配;下肢内侧和腹部病变选取足三阴经穴互配;下肢外侧和腰背部病变选取足三阳经穴互配。

(七)阴经经脉腧穴互配法

不局限于同名阴经经穴之间相配伍,例如咽喉病变取手太阴经腧穴列缺、少商配足少阴经腧穴照海、涌泉;心、胸、胃疾病取手厥阴经腧穴内关配足太阴经腧穴公孙;失眠取手少阴经腧穴神门、手厥阴经腧穴内关配足少阴经腧穴太溪、足太阴经腧穴三阴交等。

(八)阳经经脉腧穴互配法

不局限于同名阳经经穴之间相配伍,例如种种热病取手阳明经腧穴合谷、曲池配手少阳经腧穴外关;头痛、牙痛取手阳明经腧穴合谷、二间配足阳明经腧穴内庭;肝胆疾病、胁痛取手少阳经腧穴支沟配足少阳经腧穴阳陵泉等。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针灸:上下左右交叉对应配穴法

今天介绍一种最容易上手的针刺配穴方法,一般在经络辨证针刺后加上这几针,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十二经脉的循行是左右对称的,有的还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提出了“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的配穴方法。左右配穴既可以左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