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穴是怎么确定的?有何特点?

时间:2020-03-02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389评论:0

募穴之“募”现实应作“幕”,原意是幕布,用来对比腹膜、胸膜之“膜”。误作召募之“募”,由此引起滑伯仁等医家的误解。《内经》中多与“原”连称,写作“募原”或“膜原”。

《灵枢·百病始生》说的“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素问·举痛论》的“肠胃之间,膜原之下”,所指观点是一样的。“膜原”一名是从“肓之原”演变而来,“肓之原”意指肓膜之原,指的是脐下气海部。厥后将肠胃与腹膜之间称作“募(膜)原”,进而由此定出六腑以及五脏的募穴。募穴是最靠近于脏腑的穴。“募(膜)原”之“原”不应拆开来注释作四肢部的十二原穴。张景岳注作“太渊为原之类”,不合原意。募穴只漫衍在胸腹部,是随脏腑的所在部位而定。王冰说的胸腹曰募,背脊曰俞”,也就是《难经》所说的“募皆在阴,而俞在”一前一后,都是以脏腑为主。由于募穴最靠近脏,故脏腑病痛多反应在相关的募穴上。募穴的所在也解释昔人关于脏部位的熟悉。位于任脉上的脏腑募穴是单穴,位于两旁的募穴,岂论其脏腑是否双侧均定为双穴,以与经脉的对称性一致。

募穴是以相近脏腑的部位为主,只有正中和两侧之分,除了肺募中府、肝募期门、胆募日月各属其本经之外,其余各募穴都不属本经。因而各募穴只能说是各脏腑之募,而不能说是各经之募穴。用经名来称说募穴是不适合的。

募穴靠近脏腑,针刺时须防止误伤。一样平常对于六腑病,尤其是胃肠病较多用募穴,对于五脏病则多取背俞穴,这也是《难经》所说“阴(脏)病行阳(背),阳(腑)病行阴(腹)”的取穴大法

三焦募石门,别名丹田,后人常用气海而不用石门。心包募古代缺乏纪录,近人据“膻中者君主之官”列此为募穴。据心脏的症候,以膻中为募穴是合理的。巨阙作为心募,多反映胃部的病症俗称此处为“心口”或“心窝”。其下方就是上脘穴。募穴作为脏腑在胸腹的代表穴,在此基础上,《难经》八会穴将脾募章门称作“脏会”,胃募中脘称作“腑会”,是因脾胃为脏腑之主。交会穴中又以关元、中极为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是因足三阴同主小腹部病症的关系。由此解释任脉各穴的重要作用。

以脏腑为中央,后通于背俞,前应于募穴,组成前后响应的关系;胸腹腔之间以横膈为界隔,腹腔则以肓膜为被膜,其中“膈之原”鸠尾与膈俞前后对应,“肓之原”气海与气海俞前后对应。综合关系见下图: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阴、阳维脉有什么特点?

《难经·二十八难》说:“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会也,阴维起于诸阴交也……”这里全面解释了阳维、阴维的一些特点,维是维络,像网络样分布于身体;维又是维系、联络,阳维联系各阳经以通于督脉,阴维联系各阴经以通于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