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针刺“无痛”,谨记十要诀
针刺疗法是将金属针具刺入肉体,通过对经络、腧穴的刺激,起到治病作用。金属针刺入肉体,难免会发生疼痛,首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由于对针刺没有体验,面临一根根金属针即将刺入自己的身体,心情难免重要、发怵。
若何最大水平地减轻针刺时的疼痛?古代医家为我们积累了十分厚实的履历。笔者在前人履历的基础上,连系自己的临床体会,总结出“消、选、准、干、散、避、押、浅、轻、问”十字要诀。
(一)消
取消患者怕痛的心理挂念。怕痛是人的一种正常心态,但也容易受到言语的调控。《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也在卷首《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这里的“治神”,即医者用自己的言行,调患者的心态。古代医家为什么要把“治神”摆在针刺的首位?就是由于治神能在极大水平上清闲患者的情绪,排除患者怕痛的恐惧心理。
只要医生能在针刺之前耐心向初诊患者批注针刺治病的科学原理,使其明了针刺入人体后的正常反映主要是酸、麻、胀,仅有稍微疼痛(犹如蚊虫叮咬一样平常),并让其旁观其他正在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的情形。以优质服务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当他对针刺有了基本领会和准确认识后,就能战胜怕痛心理,乐于接受针刺治疗。正如《圣济经》所云:“治病之道,必观其态,必问其情……为其治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若。以神受则意诚,意诚则功倍故也。”
(二)选
选好针具与体位。毫针质量欠好,特别是针尖带钩、针身弯曲及带有砂眼、锈斑的针具刺入肉体,一定会引起疼痛及出血。因此,选择质量好的针具,是减轻疼痛的重要环节。体位禁绝确,也容易导致针刺疼痛。其一,体位禁绝确,医者操作就不利便,委曲刺针,岂能无痛?其二,体位禁绝确,不利于患者长时间留针,患者在留针过程中势必改变体位而导致弯针、滞针、疼痛。因此,针刺之前,医者一定要根据所选腧穴,给患者确定一种准确而恬静的体位。
(三)准
准确取穴。准确取穴,是针刺得气的基础和条件。正由于如此,腧穴才又被称为“气府”“气穴”。而酸、麻、胀的得气感是可以掩饰稍微痛感的。倘若取穴禁绝,进针中就很难获得得气感,进针时的疼痛感就得不到掩饰和抑制,就会“喧宾夺主”占上风。因此,欲做到针刺无痛,必须强调取穴准确。
(四)干
下针必待消毒酒精挥发干,夹持进针或出针时必须用干棉球。临床上许多针刺疼痛是由于酒精刺激针孔引起的。此类疼痛一是消毒时酒精太多,未等挥发就急速进针;二是夹持进针中或最后取针时用湿棉球而不是干棉球。三种情形均导致酒精顺针孔浸入肌肉,刺激而痛。
(五)散
行使一定的方式涣散患者的注意力。进针前,医者有意识找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与病人攀谈,最好是一些询问性话题,让他集中精力听你的问话,并实时回覆你的提问。在患者回覆问题时,医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刺手上,掌握时机将针刺入。
在这方面,《金针赋》接纳的是“下针之前,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医学入门》云“咳嗽十声”)。这里,令患者咳嗽是假,行使咳嗽的声音和振动,涣散其注意力是真。这种把阳性刺激诱导、转化为阴性刺激,原理上相符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但方式上应该改善。
(六)避
进针时避开血管、肌腱、韧带,避开瘢痕和毛孔。医者若是不熟知人体剖解,在进针过程中就很容易刺入血管、肌腱或韧带,发生疼痛和滞针征象。以是,应当将熟知人体剖解,视为针灸医生的基本功。瘢痕属结缔组织,如直接在上面针刺,是很疼痛的。以是,进针时理应回避。若是瘢痕处正好又是腧穴所在的部位,则应从瘢痕旁边进针,针尖斜向瘢痕下方(也即腧穴深层)深入。心细的针灸医生还发现,进针点在毛孔比在皮丘的疼痛要显著一些,故而提出“避开毛孔刺皮丘”之说,当属履历之谈。
(七)押
押手巧妙配合。押手是辅助进针的手,通常是左手。古代针灸医家对押手的辅助作用是十分重视的,如《标幽赋》所云: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提醒在减轻进针疼痛方面,押手能起到涣散患者注意力的作用。正由于如此,《难经·七十八难》才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输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顺针而刺之。”对于针前精神高度重要的患者,还可以行使押手在远离进针部位“声东击西”,以减轻进针时的疼痛。例如坐骨神经痛患者在侧卧位时针刺昆仑穴,可用押手在委中穴处重力点压,让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委中穴处,使他发生医生要为其针委中穴的错觉,而医者却在昆仑穴进了针。固然,也可以用押手点按其他任何一个部位(如对侧足部的昆仑穴等)
(八)浅
进针浅。一样平常而言,进针浅一些,感受就会小一些,疼感也会轻一些;进针深一些,感受则会大一些,痛感也会响应重一些。因此,对于首次接受针刺的患者或对针刺较为敏感的患者,应只管做到进针浅一些,中穴即止。
(九)轻
手法轻。这里的“手法”,包罗进针手法、行针手法和补泻手法。一样平常而言,手法轻,感受就轻(痛感也然);手法重,感受则重(痛感亦然)。以是,对首次接受针刺者和对针刺敏感的人,针刺手法应该只管轻一些,得气为度。或先针肌肉丰盛部位的腧穴(疼痛感轻一些),后针肌肉浅表部位的腧穴(敏感度高一些)。做到“刺入轻盈有力,行针轻巧柔和,出针轻快稳顺”。也可遵《针灸大成》所言,对怕痛者施以“指针”。
(十)问
准确发问。针刺过程中,医生普遍都市向患者询问针刺的感受。而缺乏履历的医生往往会问患者:“痛不痛?”这是很糟糕的询问方式。这种问法,往往会由于“疼痛”这个词语刺激大脑皮层,反射性地引起“疼痛”。以是,有履历的医生一样平常较少发问,往往是通过刺手体会针下的感受,或者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患者对针刺的反映。就是要问,也会问患者“感受怎么样?”或“有什么感受?”把事实是什么感受让患者自己说出来,而不要让语言给患者造成疼痛的恶性刺激。固然,针刺不可能做到绝对无痛。但只要做到上述各点,一定会在最大的水平上减轻或消除疼痛。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关于针灸刺激量的浅见
针灸刺激量是针刺刺激量和艾灸刺激量的总称。针刺刺激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针刺提插捻转的幅度、频率和强度的大小;艾灸刺激量是指施灸中艾炷的大小、艾灸壮数的多少和艾火的强度。 针灸刺激量的构成是以刺激强度大小为主要因素,针灸治病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