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灸刺激量的浅见
针灸刺激量是针刺刺激量和艾灸刺激量的总称。针刺刺激量是指在单元时间内针刺提插捻转的幅度、频率和强度的巨细;艾灸刺激量是指施灸中艾炷的巨细、艾灸壮数的若干和艾火的强度。
针灸刺激量的组成是以刺激强度巨细为主要因素,针灸治病必须到达一定的刺激量才气施展其治疗作用。刺激量太小不足以驱邪,达不到治病目的;刺激量过大患者不易接受,且容易泛起晕针、晕灸。差别的体质、病情、穴位、组织对针灸强度的反映各不相同,局部组织在单元时间内接受针灸的面积巨细、次数若干差别,其强弱度也不相同。
(一)针法的刺激量
针灸临床常以病人对针刺感应轻重的反映来权衡刺激的强弱。强弱刺激的观点是我国现代针灸学家朱连于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为前苏联来华学习针灸手艺的留学生授课时,凭据巴甫洛夫神经学说和大脑皮质的兴奋、抑制性能而提出的。
强刺激:提插、捻转的幅度大,频率快,针感强烈并朝周围及远端放散。可配合刮、摇、飞、捣针、电针等增强作用。适用于体质结实、对针刺的耐受力强、有针刺履历的老病号。对于性能亢进的疾病如急性实证、热证、闭证、狂证、剧痛、痉挛等有抑制作用。
弱刺激:提插、捻转的幅度小,频率慢,针感稍微,以针下得气为度,仅在局部有少许酸胀感。可配合弹法。适用于年老体弱、对针刺敏感(耐受力差)、新病人且精神紧张或虽有针刺体验但有晕针史者。对于性能减退的疾病如慢性虚证、虚脱、肌肉瘫瘓、萎缩等有兴奋作用。
中等刺激:提插、捻转的幅度和频率适中(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有稍微的针感放散,病人感受恬静。可配以雀啄术。适合于一样平常体质和病倩的患者。
因病人的体质和对针刺的耐受水平各不相同,对针刺强弱的感受、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对针刺没有体验或过于敏感的人,纵然刺激很轻也会发生较强的针感;而对针刺不敏感或“久经针刺磨练”的人,纵然刺激很强也只有稍微的感受。医者临证应灵活运用四诊(望脸色、听声音、问感受、触摸针刺部位肌肉的紧张状况)来考察和领会病人对针刺强弱的反映。
增添刺激量的方式有:①连续运针–积累刺激时间; ②频频多次的间歇行针–综合中断刺激量; ③增添刺激手段如加用电针–提高刺激强度。 有了上述几种“量”变,就会导致刺激量的“质”变。
针刺治病,一样平常均以有了针感为原则(即以“得气”为度),不刻意追求刺激的强弱。正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用”(《灵枢·九针十二原》)。有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腧穴,针刺的强弱会发生差别的治疗效果。例如内关穴,止吐要用弱刺激;催吐却要用强刺激(好比中药处方中黄连少量时健胃、大量时清胃,大黄少量时止泻、大量时通便一样)。
刺激量的强弱同补泻的关系古今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轻刺激为补、重刺激为泻”和“轻刺激为泻、重刺激为补”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前者如《备急千金要方》:“轻则为补,重则为泻”;《医学入门》:“补则从卫取气,宜轻浅而针。”但在《医学入门》中运用“九六补泻”补合谷、泻复溜的发汗法却是补合谷用“九阳”数、泻复溜用“六阴”数。显而易见,补法行九九数其刺激量要远远大于泻法所行的六六数。故现代著名针灸医家陆瘦燕以为,强弱刺激仅仅只是一个“量”的问题,并不是组成针刺补泻的因素。
(二)灸疗的刺激量
艾灸刺激量是指施灸中艾炷的巨细、艾灸壮数的若干、艾火的强度和灸治时间的是非等因素的综合。灸法既然是行使温热刺激治疗疾病,就必须到达一定的量。决不能马马虎虎,仅以艾烟熏烤,皮肤表热里不热,达不到治疗目的。艾条灸的灸量主要与时间成正比,艾炷灸的灸量则以艾炷的巨细、若干来盘算。
灸量的若干也要因人、因病、因施灸部位的差别而差别。一样平常而言,每穴以艾条灸3~5分钟、中小型艾炷(犹如枣核或花生米巨细)灸3~5壮为宜,至局部皮肤充血、泛起红晕为度。
《备急千金要方》有云:“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倍于方数,其人老小赢弱者可复减半。”《外台秘要》中说:“凡灸有生熟,候人盛衰及老小也。衰老者少灸;盛壮肥实者多灸。”《扁鹊心书》也说:“灸四肢及小儿,艾炷如苍耳子大,灸头面,艾炷如麦粒大。”由此可知,凡年老体弱、妇女、儿童、新病、轻病、头面、胸部、手足艾炷宜小,灸量宜少;而身强力壮、重病、久病、腹部、背部、四肢肘膝关节上下艾炷可大,灸量可多。
施灸方式的差别,刺激量的巨细也不相同。一样平常而言,艾条温顺灸、艾炷无斑痕灸、艾炷隔物灸刺激较轻,刺激量就小;而艾炷斑痕灸刺激较重,刺激量就大。
《灵枢·背俞》说:“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这是说灸法也有补有泻,补法是施术过程中不需要把火吹旺,待其自燃,给机体以温热刺激,以施灸处皮肤泛起潮红为度;泻法是施术过程中不停把火吹旺,使其火力加大,给机体以较强的火热刺激,使施灸部位皮肤发生灼热、疼痛感,灸后局部可见苍白色硬块,刺痛,继之泛起水泡。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经外奇穴”意解
对“经外奇穴”的理解,历来众说不一。“经外”二字,有认为指“十四经脉之外”者,也有认为指“十四经穴之外”者。“奇”字,有认为“奇零之义”者,也有认为“奇特疗效”者。 笔者认为:“经外奇穴”的“经外”,当指“十四经脉之外”。“经”字,显然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