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时医患双方的心理博弈——治神守气

时间:2020-03-10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147评论:0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旨在言明治神守气是针灸治病的基本原则。然而,这一主要的针灸治疗原则,新世纪天下高等中医药院校计划课本《针灸治疗学》(第1、2版)之前,却没有被纳入针灸治疗原则之中。

(一)治神

所谓治神,一是在针灸施治前后注重调治患者的精神状态;二是在针灸操作历程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情;患者神情清闲,意守感传。可见治神贯串于针灸治病的全历程之中。《灵枢·官能》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徐语而平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也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提醒我们在施行针灸治疗之前,医者必须把针灸疗法的有关事宜告诉患者,使之对针灸治病有一个周全的领会和准确的熟悉,以便稳定情绪,消除重要心理,这对于初诊和精神重要的患者尤为主要。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人体会发生一些器质性病变或功效性障碍等一系列病理征象。与此同时,人体内的抗病机制也会调动起来,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与病邪做斗争,这种征象在《黄帝内经》中称为“正邪共会”,现代中医学则称之为“正邪交争”。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出,“神客在门”。“神”指正气,也就是抗御疾病的因素;“客”是邪气,亦即种种致病因素。若是抗御疾病的因素能充实发动起来,就能拒病邪于机体之外。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行干”。针灸具有“治神”的作用,就是通过治理神情,调动和增强抗御疾病的努力因素,从而消除导致疾病的消极因素。昔人十分注重针灸医生的服务态度,由于医者在为患者做针灸治疗的历程中的态度,既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活动,同样也会影响到医者自身操作的准确性。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和脸色也都相当主要,好的服务态度才气营造治疗室优越的气氛,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职位和声望也会逐渐提高。

《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灵枢·终始》说:“大惊大恐,肯定其气乃刺之。”金元·窦汉卿《针经指南·标幽赋》亦云:“凡刺者,使本神朝尔后入;既刺之,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对于个体精神高度重要、情绪颠簸不定及大惊大恐、大悲之人,应暂时制止针刺,以防神情散亡,造成不良后果。而对于一些患疑难病证、慢性痼疾或以情志精神因素致病者,还应在针灸治疗时代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充实熟悉机体状态、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和作用。激励他们树立并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努力配合治疗,增强各方面的功效磨炼,促使疾病的好转和身体康复。正如宋·赵佶《圣济经·知极守一章》中所云:“治病之道,必观其态,必问其情,以察生死得失之意。其为治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盖以神受则意诚,意诚则功效倍故也。”

(二)守气

针灸疗法所言之气,主要指经气。经气即经络之气,也称真气”,是经络系统的运动形式及其功效的总称。《灵枢·刺节真邪》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经气的虚实是脏腑、经络功效盛衰的标志。针灸治病十分注重调治经气的虚实,也就是通过调经气施展对脏腑、经络的调治作用。经气在针灸疗法中的体现有得气、气行、气至病所等形式。而得气的快慢、气行的是非、气至病所的效应,经常又与患者的体质、对针刺的敏感度、取穴的准确性,以及针刺的偏向、角度、深度、强度及补泻手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这些众多的因素中,医者的治神守气,患者的意守感传往往对诱发经气、加速气至、促进气行和气至病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粗守形,上守神。”守神也即守气,守气的历程也含有治神的内容,守气必先治神。清·吴谦《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说:“凡下针,要患者神情定,息数匀,医者也如之。”可见,治神绝非只是医者治患者之神,医者自身也有一个治神、正神的问题。

《素问·诊要经终论》早有“刺针必肃”之古训,医者在患者眼前要庄重、严肃,不行轻浮、失态。看待患者要和善、亲热,如待朱紫,切忌冷漠粗暴、以貌取人。在针灸施术的整个历程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取穴认真、准确,操作仔细、郑重。不行粗心大意,纰漏从事。特别是在行针历程中要专心致志,做到“神在秋毫,意属病者”(《灵枢·九针十二原》),“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灵枢·终始》)。认真体验针下的感受,仔细观察患者的神色和脸色,耐心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既察言又观色。如气不至,则可适当运用切、扪、循、按等行气辅助手法,或巧妙配合语言表示,以诱发经气的泛起。一旦针下气至,就要“密意守气”,做到“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素问·宝命全形论》)。

从患者言,针前清闲情绪,消除重要心理,愉快接受针灸治疗,能为守气打下优越的基础。在针灸施治历程中,患者也应心平气和,放松肌肉,全神贯注,意守病所。如能在医者进针、行针历程中配合做呼吸运动,其意守感传的效果会更好。西晋·陈寿《三国志·方技传》中纪录的名医华佗在为人针灸治病时:“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瘥。”这内里就寓意着治神守气的科学原理。

综上所述,治神与守气是充实调动医者、患者两方面努力性的要害措施。医者正直医疗作风,认真操作,潜心尽意,正神守气;患者准确看待疾病,配合治疗,安神定志,意守感传。既体现了医者的优越医德,又贯串了“心理治疗”于其中。所以能更好地施展针灸疗法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针灸异常征象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细谈经络辨证选穴配穴法

辨证选穴配穴法通常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为目标,最能体现针灸经络辨证论治的思想。即《针灸问对·卷之上》所云: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 (一)本经配穴法 《灵枢·终始》说:“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凡是本经脉循行的部位包括经脉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