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是若何指导针灸临床的?

时间:2020-04-22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667评论:0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详细撰写过关于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病因辨证、八纲辨证等各种辨证法指导针灸临床的意义与具体操作,但一直没有提到最主要的“脏腑辨证”针灸参考,而这个还恰恰是临床中最常用的,难以总结的缘故原由主要在于医者在辨证过程中切入角度差异、标本缓急有差异、心得及施术方式各异,以是很难系统总结重大的脏腑辨证针灸指导应用。但小我私家明了针灸所用的脏腑辨证法比起内科的辨证照样简朴的多,故连系自身体会整理出以下内容分享给列位,也希望列位同仁指正原谅。

一、肺病证治

( 1 )肺气不足

治宜补益肺气,辅以健脾(培土生金)之法。取穴以肺俞、脾俞及手太阴经穴为主。针刺宜用补法,或加灸法。

( 2 )肺阴亏损

治宜润肺滋阴,或辅以健脾胃之法,取穴以手足太阴肺经穴和肺俞为主,或辅以脾俞、胃俞等健脾胃之穴。针刺宜用补法,不灸。

( 3 )寒邪束肺

治宜宜肺散寒,取穴以手太阴和阳明经穴为主,手法宜泻。

( 4 )邪热壅肺

治宜清肺泻热。取穴以手太阴和手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或用三棱针放血,禁灸。

( 5 )痰浊阻肺

治宜宣肺降逆,祛痰止嗽。取穴以手太阴经穴为主,连系以祛痰之穴,针刺用泻法。如正气不足,频频发作者,可辅以足太阴与足阳明经穴以培土生金,针灸并用。

二、大肠病证治

( 1 )大肠热证

治宜清肠泄热。取穴以大肠募穴(天枢)、下合穴(上巨虚)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不灸。

( 2 )大肠寒证

治宜暖肠除寒。取穴以大肠募穴(天枢)及下合穴(上巨虚)为主。针刺宜平补平泻,或用泻法,或针灸井施。

( 3 )大肠湿热证

治宜清湿热,通肠胃。取穴以大肠之背俞穴(大肠俞)与募穴(天枢)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不灸。

( 4 )大肠虚证

治宜补中气,益脾胃。取穴以足太阴、足阳明及任督两脉经穴为主。针刺用补祛,重灸。

三、脾病证治

( 1 )脾虚证

治宜补脾益气,取穴以本脏背俞穴(脾俞)、募穴(章门)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剌用补法,重灸。

( 2 )脾虛挟滞证

治宜泻脾除湿,取穴以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

( 3 )脾寒证

治宜湿脾散寒,取穴以本脏背俞穴(脾俞)及募穴(章门)与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重灸。

( 4 )脾经湿热证

治宜清脾除湿,取穴以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不灸。

四、胃病证治

( 1 )胃虚证

治宜和胃补土,取穴以本腑背俞穴(胃俞)和募穴(中脘)与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多灸。

( 2 )食滞胃脘证

治宜导滞和胃,取穴以足阳明经穴为主,但刺不灸。

( 3 )胃寒证

治宜温胃除寒。取穴以本腑背俞穴(胃俞)和募穴(中脘)与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多灸。

( 4 )胃热证

治宜清胃泻火,取穴以本腑背俞穴(胃俞)和募穴(中脘)与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不灸。

五、心病证治

( 1 )心气(阳)不足

治宜补心气,益心阳。取穴以本脏背俞穴(心俞)和手少阴、任脉经穴为主。针灸并用,施以补法。

( 2 )心血(阴)不足

治宜益心血,补心阴。取穴以本脏背俞穴(心俞)与手少阴、厥阴经穴为主,或配以足少阴经穴。针刺用补法,不灸。

( 3 )心火上炎

治宜清心火,取穴以手少阴、厥阴及太阳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不灸。

( 4 )痰火蒙闭心窍

治宜清心,开窍,豁痰。取穴以手少阴、厥阴二经之穴为主。甚者加刺督脉之穴及十二井穴。针刺用泻法或三棱针放血。

六、小肠病证治

( 1 )小肠寒证

治宜温肠和中,取穴以本腑之背俞穴(小肠俞)、募穴(关元)、下合穴(下巨虚)为主,兼取足阳明经穴,针灸并用。

( 2 )小肠湿热证

治宜清热利湿,取穴宜手太阳经穴和手少阴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不灸。

七、肾病证治

( 1 )肾阴虚证

治宜滋阴益肾,取穴以本脏背俞穴(肾俞),足少阴经穴为主,兼取足厥阴、足阳明、手少阴经穴。针刺用补法,慎灸。

( 2 )肾阳虚证

治宜温肾壮阳,取穴以本脏背俞穴(肾俞)及任、督脉穴为主。针刺用补法,重灸。

八、膀胱病证治

( 1 )膀胱虚寒证

治宜固脬温肾,取穴以本经背俞穴(膀胱俞)、募穴(中极)、肾之背俞穴(肾俞)及任脉穴为主。针刺用补法,重灸。

( 2 )膀胱湿热证

治宜清利下焦湿热。取穴以本经背俞穴(膀胱俞)、募穴(中极)及任脉、足三阴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不灸。

九、心包病证治

心包为心之外膜,有珍爱心脏,代心行令的功效。因此心包络与心在心理、病理上是不能分割的,如临床上心包受邪所泛起的病证与心脏是一致的,多显示神智方面的异常,故“心包病证治”参见“心病证治”。

十、三焦病证治

( 1 )三焦虚证

治宜扶益脏腑气机,以利三焦气化。取穴以本腑背俞穴(三焦俞)、募穴(石门)及下合穴(委阳)为主,并酌情配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可针灸并用。

( 2 )三焦实证

治宜和调脏腑气机,以利三焦气化。取穴以本腑背俞穴(三焦俞)、募穴(石门)及下合穴(委阳)为主。针刺用泻法,慎灸。

十一、肝病证治

( 1 )肝气郁结

治宜疏肝理气,或兼以扶助肝肾之法。取穴以厥阴经穴为主,兼取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足阳明经腧穴。针刺用泻法,慎灸。

( 2 )怒火亢盛

治宜清肝泻火,取穴以本经腧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不灸。

( 3 )肝风内动

治宜镇肝熄风,取穴以足厥阴经、督脉及十二井穴为主。针刺用泻法,或用三棱针放血。

( 4 )肝阴(血)虚证

治宜滋补肝肾,或兼以平肝之法。取穴以足厥阴经为主,或配以足少阴经穴。可针慎灸。

十二、胆病证治

( 1 )胆实证

治宜清泄肝胆。取穴以足少阳经和足厥阴经为主,针刺用泻法。

( 2 )胆虚证

治宜益胆安神。取穴以本经背俞穴(胆俞)及手少阴经穴为主。可针灸并用。

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若是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孰为主,孰为次,何病先治,何病后治,殊应审慎。若是主次不分,标本不明,必将贻误病机。以是针灸临床必须依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来决议治疗的先后顺序。即所谓“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固然也应该明了:标本缓急须凭据邪正的消长及疾病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而定,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不能拘泥。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寻找探讨中医药文化

来源:欧瑞清爽露

八纲辩证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对辩证纲领。针灸临床和其它各科一样也要运用八纲对经络、脏腑的证候进行辨证,然后依据辨证来选穴施术。 一.表里 表里是指病位的深浅、疾病的轻重和传变趋势。就部位而言,皮肤肌肉为表,脏腑骨髓为里。由于经络“内属于腑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