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讲头痛,8种头痛的辩证及针灸详解

时间:2020-04-29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990评论:0

概述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有时也是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或突出的症状。

现代医学凭据病史分为四类:

①频频发作性(指已往有类似发作,发作间并无不适者)如偏头痛、血管性头痛,

②继发性(指头痛前有显著诱因或其他症状者)如外伤性头痛、腰穿后头痛、熏染中毒性头痛、眼耳鼻口腔、下颌枢纽、颈椎、颜骨及动脉炎等病变引起的头痛;

③急性发作性(指无上述因素而突然发生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脑溢血、高血压脑病等,

④慢性举行性(指经常性的、波动性的和逐渐加重的)如颜内占位性病变、高血压头痛、肌肉缩短性头痛、精神神经性头痛等。

中医凭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审察病因,归纳综合分为外感性与内伤性两大类。这里着重先容以头痛为主的证型。

证候判别

1.外感性:

(1)外感风寒:头痛有时连及项背,成有紧束感,遇风寒则痛剧,畏寒发烧,骨节酸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2)外感风热:头痛而胀,发烧恶风,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口干欲饮,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外感风湿:头痛且重,自觉紧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濡或滑。

2.内伤性:

(1)肝阳上亢:头痛头晕,焦躁易怒,怒则加重,夜寐不安,或兼胁痛,面红口干,苔薄黄或舌红、少苔,脉弦或细数。

(2)痰浊上蒙:头痛头晕,胸痞闷,思心,吐逆痰沫,纳呆,苔白腻,脉滑。

(3)痰血阻络:头痛耐久不愈,痛处牢固不移,痛如锥刺,舌紫或有察斑,脉细涩或沉涩。

(4)阴血亏虚:头痛隐约,伴有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皖少华,舌色淡,脉细。

(5)中气虚弱:头脑空痛,触劳则甚,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苔酶白,脉虚软无力。

治则与治法

1. 外感风寒:

治则:硫风散寒解表

处方:肺俞(一),天柱(一),通谷(一),前谷(一)。

操作:取坐位,进针得气后用提插泻法,留针10~20分钟。

2. 外感风热:

治则:祛风清热解表。

处方:风门(一),风池(一),液门(一),曲池(一),大椎(一),风府(一)。

操作:取俯伏坐位,进针得气后用提插泻法,针5分钟或不留针。

3,外感风湿:

治则:祛风胜湿。

处方:风池(一),阴陵泉(一),合谷(一),足三里(一),悬厘(一) (双)。

操作:取仰靠坐位。让针得气后,用提插泻法,留针10-20分钟,也可加用温针法。

4,肝阳上亢

治则:清泄肝胆

处方:太冲(一),阴辅(一),风池(一),丝竹空或透率谷(一),内关(一) (双),百会(一)。

操作:取仰卧位,进针得气后,头部穴位用捻转泻法,四肢穴位用提插泻法,丝竹针向率谷沿皮平透1~1.5寸。

5,痰浊上蒙

治则:化痰降逆。

处方:列缺(一),中隆(一),公孙(一) (双),印常(一)或神庭(一)。

操作:取仰卧位或坐位。进针得气后,头部穴位用捻转泻法,四肢穴位用提插得法,留针10~15分钟。

6.瘀血阻络

治知:祛瘀通络

处方:膈俞(一),血海(一),太阳(一),外关(一),丰隆(一) (双)。

操作:取俯伏坐位或伏卧位。进针得气后用捻转泻法即出针,四肢用提插泻法,太阳穴用捻转泻法,各留针15~20分钟。

7.阴血亏虚

治则:补气生血

治法:三阴交(+),膈俞(+),胃俞(+),血海(+)(双),大椎(+),气海(+)。

操作:先取仰卧位,后取伏卧位。进针得气后,腹部及下肢穴用提插补法,背部穴用捻转补法,各留针10分钟。

8.中气虚弱

治则:补益中气

治法:足三里(+),三阴交(+),气海(+),中院(+)

操作:取仰卧位。进针得气后,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20~30分钟。

总结

头痛一症,有外感内伤之分。

外感头痛多为新病,病程较短,每兼有表证,痛势较剧而无休止,辨证时要分清风寒、风热、风湿。

内伤头痛多为久病,不兼表证,病程较长,病势较缓,时发时止,当辨虚实。

在慢性头痛中属痰浊、瘀血以及肝阳上亢者,为虚中夹实,即本虚标实,治疗时应注重标本缓急。在病因不明前,可接纳对症治疗。

多凭据中医学理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循行头面,足厥阴肝经亦上巅络脑,因此可用分经辨证方式,即头脑后部、下连项背为太阳头痛,前额连及眉棱为阳明头痛,头之两侧、连及耳部为少阳头痛,巅顶连及目系为厥阴头痛。

由于头痛的病因相当庞大,临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如伴有吐逆,症状逐新加重,或有癫痫发作,甚至泛起瘫痪者,应考虑到颅内病变作进一步检查,以防漏诊和误诊。

来源:角燕G蛋白

医生讲解糖尿病,3种类型的辩证及针灸方法

糖尿病简介: 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慢性内分泌疾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半数以上在40~60岁之间,有遗传倾向。 按起病年龄, 分为青少年型和成年型。 前者多为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