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肺癌什么时候开始会痛?
肺癌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超过其它恶性肿瘤,且不少肺癌患者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手术治疗的意义已不大。因此,肺癌以预防为主,尤其应留意肺癌早期症状以早治疗。那么,患上肺癌后什么时候会出现胸痛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胸痛是肺癌常见的症状,但却是不好的症状,因为肺癌早期几乎不会出现胸痛,出现胸痛意味着已经进入中晚期。部分朋友可能会质问,在这之前为什么不会出现胸痛?肺癌是起始于肺泡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肿瘤,这些地方的痛觉神经纤维分布较少,当癌组织仅限于肺泡与支气管上皮生长时,不会刺激到痛觉神经纤维,从而不会引起疼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肺癌逐渐长大且会侵犯周围组织,当癌组织侵犯包裹肺组织的胸膜时,由于胸膜分布了丰富的神经感觉纤维,因此会引起疼痛,这种疼痛既可表现为隐隐作痛,也可呈现出不规则钝痛,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疼痛,作深呼吸或咳嗽动作时,疼痛会加重。除开胸膜,肺癌侵犯到胸部肌肉、肋骨等组织时也会引起疼痛。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只有在早期且未转移时,采取手术治疗切除癌组织才会机会获得较长的生存期,而当癌组织侵犯胸膜、胸部肌肉、肋骨等处时,说明癌细胞可能也播散到了其它器官组织如大脑、肝脏等,一旦肿瘤扩散或转移,现有的治疗手段几乎无法治愈,因此肺癌患者出现胸痛是一种危险的信号。虽然胸痛不是肺癌的早期信号,但肺癌早期却可出现相关症状,刺激性咳嗽较常见。
支气管内膜下的肿瘤刺激神经可引起咳嗽,这种咳嗽通常持续无好转,以干咳无痰为主要;若肿瘤生长于支气管之外,压迫支气管引起狭窄,气管内的气流受阻,也会出现咳嗽。刺激性咳嗽是肺癌的早期症状。当然,也有部分患者不仅不会不出咳嗽,同时也不会出现其它症状,但肿瘤却可持续生长,这类患者占肺癌总数的5%至15%。
因此,鉴于肺癌起病的隐匿性与侵袭性,只有定期筛查才有机会早期发现肺癌,尤其是发生肺癌风险较高的人群,主要包括:
①年龄位于55岁至74岁之间,肺癌的发生风险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尤其是55岁以后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因此需要定期筛查肺癌;
②每天吸烟一包且持续30年的人群,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重度吸烟的人群(每天吸烟一包且持续30年)发生肺癌的风险高出普通人群10-25倍,因此也需要定期筛查肺癌;
③戒烟时间低于15年的人群,肺癌的发生风险不会随戒烟而立刻消失,其风险是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重度吸烟人群在戒烟的15年内患癌风险依然较高,因此戒烟时间低于15年的人群也应定期筛查肺癌,所以预防肺癌戒烟需趁早。
那么如何筛查呢?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胸部CT,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
除开上述三类人群,其它人群还需要定期筛查吗?也需要,但应视情况而定。具有上述三种情况的任意一种,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如果不是高危人群但若存在肺癌的危险因素,也建议定期行胸部CT检查筛查肺癌。这类人群年龄达到45岁即需定期筛查肺癌,但前提是合并以下任意一种危险因素,包括:
①吸烟史,只要既往长期吸烟,即使未达到重度吸烟的标准,也属于肺癌的危险因素;
②致癌物质暴露史,从事特殊工作的人群若长期暴露与石棉、二氧化硅、电离辐射等环境中,发生肺癌的危险性高于普通人群3倍至30倍,也属于危险因素;
③具有直系亲属肺癌病史,肺癌发病具有遗传易感性,若直系亲属曾患肺癌,说明家属可能也存在易感基因,属于肺癌的危险因素;
④具有个人肿瘤史,以前曾患其它部位的肿瘤,患肺癌风险也较高,因此也应定期筛查;
⑤具有肺部基础疾病,慢阻肺、肺纤维化、肺结核等疾病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⑥长期吸二手烟或油烟,二手烟与油烟均属于肺癌的危险因素,长期接触会不同程度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
因此,以上人群不能等待胸痛或其它部位疼痛的出现,应在疼痛出现前定期胸部CT检查。当然,能引起胸痛的疾病较多,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带状疱疹可引起胸痛,心脏疾病如心包炎、心肌梗死会引起胸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也会引起胸痛;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肺栓塞也会引起胸痛。因此,出现胸痛以后不一定由肺癌引起,也可能为良性疾病所致,但需要就诊专科医师明确诊断,以排除引起胸痛的高危疾病,有助于早治疗。
综上,肺癌患者早期通常不会出现胸痛,当肺癌侵犯胸膜、肌肉神经、骨骼等组织时才会引起疼痛,因此出现疼痛的肺癌患者多已进入中晚期,预后通常较差;在肺癌早期,部分患者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可作为识别肺癌的早期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可不出现症状,因此肺癌重在定期筛查,年龄位于55岁至74岁之间的人群、每天吸烟一包且持续30年的人群、戒烟时间低于15年的人群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检查一次胸部CT筛查肺癌。其次,年龄在45岁以上若合并吸烟、致癌物质暴露史、具有直系亲属肺癌病史、个人肿瘤史、具有肺部基础疾病、长期吸二手烟或油烟等危险因素,也应定期筛查肺癌。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