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司匹林真的是“万金油”吗?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作用于血栓形成的核心步骤,长期服用可降低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但阿司匹林也会增加消化道损伤、脑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以致部分朋友开始质疑:小剂量阿司匹林算得上“万金油”吗?事实究竟如何,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既往阿司匹林常用于止痛、抗炎与退热,但这并未让人们熟知阿司匹林,直到抗血小板效应被发现,大众才开始广泛关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之所以如此受重视,是因为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颈动脉与脑动脉等重要血管,一旦大量聚集血小板可形成血栓加重血管狭窄或堵塞,重者可能进展为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血管事件。而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预防血栓形成,使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这一效应在1974年被临床试验所证实,在2006年被作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最有价值的预防措施之一,一时间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似乎无所不能,也因此成为了部分朋友眼中的“万金油”,但从获益与风险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阿司匹林。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了阿司匹林带来的益处,但阿司匹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使高危人群受益的同时,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包括:①增加消化道损伤,阿司匹林可损伤胃肠道粘膜,增加粘膜糜烂、溃疡的发生,重者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及穿孔;②增加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可作用于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使出血时间延长,可增加牙龈、皮肤黏膜与泌尿道等部位出血,少数患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与脑出血;③过敏反应,部分患者服药后可诱发皮疹、瘙痒等皮肤过敏反应,少数患者甚至会诱发哮喘发作;④雷耶综合征,合并病毒感染的儿童或青少年使用阿司匹林后,可能会引起脑水肿与肝功能障碍。因此是药三分毒也适用于阿司匹林,并非所有人均适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非所有人均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能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主要取决于四方面因素,一是是否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二是是否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三是能否长期耐受阿司匹林,四是是否具处于合理的年龄阶段。
在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方面,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吸烟等可危险因素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可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因此有这些高危病因的人群需就诊于专科医师,评估是否具备阿司匹林的用药指针,之所以需要评估,是因为并非出现任一危险因素均需服用阿司匹林。以高脂血症为例,若未合并其它基础疾病与危险因素,当胆固醇达到7.2mmol/L以上,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4.9mmol/L以上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低于上述水平的患者,即使血脂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也无需服用。
在出血风险方面,我们需要重点评估脑出血风险。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可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增加脑出血风险,更重要的是阿司匹林也可增加脑出血风险,因此即使具备服用阿司匹林的指针,也应评估是否存在出血风险,若存在严重凝血功能紊乱、严重肝肾功能衰竭、严重血小板减少、近期有出血病史、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或正在服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其它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不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否则会增加脑出血风险。
在阿司匹林耐受性方面,主要看是否会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可损伤胃黏膜,服药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上腹不适、呕血、解黑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说明阿司匹林可能已经引起消化道粘膜糜烂、溃疡、出血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在服药的的前十二月内具有较高的发生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因此不耐受而停药。但这些不良反应通过合理治疗,可降低其发生风险,一是服药前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了解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若检测阳性,服用阿司匹林前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减轻消化道损伤;二是在前十二月内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可减轻胃黏膜损害。当然,部分患者无症状但却存在消化道出血,此时需要观察大便颜色,若解黑便或柏油样便,说明有消化道出血,需停药观察。
用药年龄也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年龄每增加十岁,可不同程度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也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还可能增加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若使用阿司匹林的目的在于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高龄老人用药需慎重,尤其是70岁以上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风险大于获益的情况。当然,若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确实较高,经专科医师评估后获益大于风险,即使年龄在70岁以上也可服用阿司匹林。所以,老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需个体化,重在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
因此,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并非万金油,使用它的目的在于降低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若出血风险较高,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可能诱发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脑出血与消化道出血风险较高的人群。最后,我们再解释一下为什么在阿司匹林前通常需要加“小剂量”。所谓小剂量阿司匹林是指每日服用75至325mg的阿司匹林,可充分发挥血小板聚集作用,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高于该剂量范围用药,不会取得更好的抗栓效果,但却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建议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以每日75至150mg的剂量为最佳。
综上,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但小剂量阿司匹林并非万金油,它的受益人群仅为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它并不能降低脑出血等其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出血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反而会增加脑出血风险,同时可增加消化道损伤。因此使用阿司匹林前需评估是否具有用药指针,明确是否为高出血风险人群,用药年龄是否合适,若获益大于风险,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若风险大于获益,不建议长期服用。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