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经五输穴何以都起于四肢末尾?有何寄义?
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是十二经脉漫衍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类特定穴。这是古代医家以自然界水流对比各经气血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征象。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划分说明如下:
(1)井 指地下泉水初出,细小而浅,用以形容四肢各经的末尾第一穴。杨上善《明堂》注说:“太昔人□未有井时,泉源出水之处则称为井者,出水之处也。五藏六府十二经脉以上下行,出于四末,故第一穴所出之处,譬之为井。”杨玄操《难经》注也说:“凡藏府皆以井为始。井者谓谷井尔,非谓掘作之井。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日井。井者,主出之义也。”
(2)荥 指小水成流。《说文解字》:“荥,绝小水也。”用以形容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杨上善《明堂》注说:“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杨玄操说:“泉水既生,留停于近,荥迂未成大流,故名之曰荥。荥者,小水之状也。”
(3)输(俞) 指水流渐大可运送、灌注。《说文解字》:“输,委输也。”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杨上善《太素·本输》注说:“输,送致聚也。《八十一难》曰:五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杨玄操说:“留停既深便有注射轮文之处,故名之曰俞。俞者,委积逐盛行。”
(4)经 指水盛行经较直、较长,纵线称经,又与“径”义通。《尔雅·释水》:“直波曰径。”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杨上善《明堂》注:“经,常也。水大流注,不停为常。血气流注此,徐行不停,为常之也。”杨玄操说:“履历而成渠径,径者经也。”
(5)合 指水流汇合而深入,用以形容位于经穴之后的肘膝关节四周的第五穴。杨上善《太素》注:“如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藏之气,故名为合。”杨玄操说:“经行既达,合会于海,故名之曰合。合者会也。此是水行流转之义,人之经脉亦法于此,故取名焉。”
从上文及有关注解可以看出,无论阴经和阳经,五输穴的排列均起于四肢末尾,这是相符气血漫衍的实际情况的,即从远端到近端渐次由小而大,由浅而深。凭据气血的浅出、成流、灌注、通行、深入的差别特点,故称之为井、荥、输、经、合,这对于剖析各穴的主治性能有主要意义。
各经五输穴名称见下表。
经脉以四肢为本,这连系标本、根结理论来看是容易明白的。四肢末尾的井穴也可说是“根”穴。由“根”而及“结”,由“本”而及“标”,都是解释经络的上下联系着重点在于四肢。如对经络征象的探测、远道穴的应用,都是以五输穴为基础。经脉走向之分为顺逆,只是示意气血流注的衔接关系;井、荥、输、经、合的排列,则是示意从远端到近端的远道治疗作用。穴位在远部者其治疗作用广,在近部者其治疗作用狭。以是五输穴主头身、脏腑病最关主要。
从气血巨细浅深来剖析,这与自下而上的“逆行”经脉顺序相一致,对自上而下的“顺行”经脉则要来个“逆数”。《灵枢·邪客》说:
“手太阴之脉:出于大指之端(少商),内屈,循白肉际,至本节之后太渊(似看成鱼际),留以澹,外屈,上于本节之下,内屈,与阴诸络会于鱼际(似看成太渊),数脉并注,其气滑利,伏行壅骨之下,外屈,出于寸口(经渠)而行,上至肘内廉,入于大筋之下(尺泽),内屈,上行臑阴,入腋下,内屈,走肺,此顺行逆数之屈折也。”
所说“内屈”意指由浅入深,“外屈“”意指由深出浅。这是就手太阴肺经从远到近、从小到大、从浅到深的详细形貌,其他各经可依此类推。杨上善《太素》注说:举手太阴、心主二经,余之十经,顺行逆数,例皆同也。”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中气穴则针游于巷”是什么意思?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有这样一段文字:“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这里从正反两面说明针刺正确取穴的重要:针刺中穴道有“针游于巷”的感觉,刺不中穴道而中“肉节”只会引起皮肤痛。 近人有将“针游于巷”说成是气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