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是患者照样医者的神?

时间:2020-02-27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034评论:0
《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灵枢·官能》也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并以“粗守形,上守神”来区分刺法手艺的崎岖。 由此说明,“神”在针灸治病中极为重要。什么是“神”呢?

在正邪交争中,“神”代表了正气。故《灵枢·小针解》说:“神者正气也。”神的发生则以血气为基础,故《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行不谨养。”据此,“神”可以说是血气的升华,是生命征象的总体反映。它体现了内脏的功效和气血的盛衰,即《灵枢·天年》所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神漫衍于全身,其高级功效则为精神流动。以是审察病人的神情是医者治病的第一要着。金元时针灸家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曾经指出:“凡刺者,使本神朝尔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说明针刺先要注重病人的神,在病人精神聚会的情况下才进针,只有精神清闲,针下的气行征象才容易泛起。神与气相随,要得气、行气,就要在“神朝”、“神定”的情况下举行。通过审神,我们就可以掌握患者机体性能的转变,凭据气血的盛衰而确定补泻的方式。

输穴的作用就是以神情为主。《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言节者,神情之所游行收支也。”指出人体的腧穴是神情游行收支的场所。针刺治病是通过腧穴来施行补泻,而补泻的目的也就是调治神情。“欲行针者当守其神,而欲守神者当知其节”(马玄台《灵枢·九针十二原》注)。同时,施用针刺补泻的适合与否,也直接关系到“神”。《灵枢·胀论》有这样的叙述:“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行定,粗之所败,谓之夭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说明若是乱用补泻,益有余、泻不足,就会使神星散而不能守舍,以致助邪伤正。准确施行补泻,即可损有余、益不足,使神充沛而到达扶正祛邪。

除了审神、调神之外,还应强调医者的专意一神。《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阅血脉,刺之无殆。”《素问·宝命全形论》形容医者施术时说:“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要求医者临诊时应全神贯注,以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去仔细剖析,留心病人的神志转变,审阅经脉血气的虚实,体会针下的感应。故东汉针灸名医郭玉曾说:“神存于心手之际。”

由此可知,针刺治病,自始至终都得注重“神”。既要注重病者的“神”,更要集中医者的“神”。《灵枢·终始》说的“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素问·宝命全形论》又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意义是一致的。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针灸的“担截法”,临床意义如何?

《天星十二六治杂病歌》,以歌诀形式介绍了十二个常用穴的临床应用,为学习针灸者所欢迎。歌诀在列举了十二穴名称之后,有这样两句:“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这“担”和“截”是什么意思呢? 诸家的解释颇不一致。有的说“担”指补法,“截”指泻法;有的说“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