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三阳经分主“津”、“液”、“气”所生病?

时间:2020-02-29作者:开心人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1926评论:0
手三阳经同足三阳经一样,都不说主“腑”病,而说手阳明主“津”、手太阳主“液”、手少阳主“气”所生病。为什么要用这些字呢?

“津”、“液”、“气”都是由水谷所化生,通过三焦散布于全身,共同对人体肌肤、孔窍、枢纽起滋润作用。“津”是指向外分泌的液体,包罗汗液、唾液等。《灵枢·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三焦出气,以温分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留)而不行者为液。”意指“津”是向外渗出,而“液”则主要停留于内部,存在于骨节、脑髓、孔窍等处,起滑润和滋养作用。正如《灵枢·决气》篇所说:“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滋润,是谓液。”又说:“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晦气,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这是说的津、液消耗所泛起的病症。“气”则是概指体内流动的精微物质,漫衍面广。《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又说:“气脱者,目不明。”由上述可知,“津”、“液”、“气”都属水谷之气所化,虽同属“精微”,在心理、病理上则各有特点。手三阳经以是用这些名称来归纳综合它的主治病症,除了凭据“津”、“液”、“气”的基本意义外,还应连系各经的外行门路,即有穴通路的详细部位去明白。

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所生病,所举病症有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等,其涉及部位为口齿、鼻、眼、咽喉,这些都是手阳明经所到达,也是“津”所敷布之处。因此,用“津”来归纳综合有关病症就对照合适。因其中无腑证,自然不适合说成是主“大肠”所生病有些注家从“津”与大肠的功效联系去注释。如张景岳注说:“大肠与肺为内外,肺主气,而津液由于气化,故凡大肠之或泄或秘,皆津液所生之病,而主在大肠也。”由于原文无大肠腑证,专从大肠立论就有蹈空之嫌。张隐庵注则连系其所主外经病来注释,说:“大肠传导水谷,转变精微,故主所生津液,病则津液竭而火热盛,故为目黄、口千、鼽衄、喉痹诸症。”可作参考。

手太阳经主“液”所生病,所举病症有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等。耳、目、枢纽的病症与“液”的不能“灌精,濡空窍”(见《灵枢·口问》有关,也可说是“液脱”所致。病症所涉及的部位即为手太阳经的有穴通路所到达。同样因其无小肠腑证,以是不能说成主“小肠”所生病,而以主“液”所生病较为合适。“液”与小肠有怎样的联系呢?张景岳注说:“小肠主泌别清浊,病则水谷不分而流衍无制,是主液所生病也。”张隐庵注说:“小肠为受盛之官,化水谷之精微,故主液所生病。”本经既不及小肠腑病,从“腑”立论自然难以切合原意。照样杨上善编注的《太素》从经脉部位去注释才捉住要点:“两大骨相接之处,有谷精汁,补益脑髓,皮肤滋润,谓之为液,手太阳主之。邪气病液,遂循脉生诸病也。”

手少阳经主“气”所生病,同样是借“气”字来归纳综合其外经病,包罗耳聋、嗌肿、喉痹、汗出、目锐眦痛等。张景岳注说:“三焦出气,以温分肉,充皮肤,故为汗出;其他诸病,皆本经之脉所及。”这里也得区分“经”与“腑”的观点。三焦腑是以下焦为主,经即手少阳,行于上肢及头侧部,手少阳所主病中同样是有经病而无腑病,因而不说主“三焦”所生病,而说成主“气”所生病。这里的“气”是与外经相关的“气”,是上部的“气”,所谓“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的“气”。前述“气脱者目不明”,临床上更多的是气虚或气闭所致的耳鸣、耳聋,这才是本经主病的重点。

以上手三阳经所主病症的主要部位(肩以下不列入)相互对照,见下表:

总的看来,手三阳经分主“津”、“液”、“气”所生病,都是从各经的“外经”着眼,而不是从“内腑”着眼,这是相符经穴的主治纪律的。手三阳经穴都主治头面五官和上肢部病痛,凭据各经的循行所及,其主治各有所偏重。在《脉书》中,将手三阳划分称为“齿脉”、“肩脉”、“耳脉”就反映这种主治特点;《灵枢》说成“主津”、“主液”、主气”也具有同样意义。齿之与津,肩之与液,耳之与气,一是从详细部位言,一是从功效作用言,后者更具有归纳综合性。“津”、“液”、“气”既归纳综合了各经主病的局限,又说明晰三阳经之间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共同性。“气一津一液”在心理、病理上可互相转化,用以说明主治,也可见手三阳经的主治局限有其汇通之处。《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在剖析全身“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之后说:“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手三阳上达于头面,这正是其以“津一液一气”来归纳综合主治症的意义所在。

谢谢人人的耐心阅读,迎接留言谈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为什么称手三阳经为“齿脉”“肩脉”“耳脉”?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在马王堆汉墓帛书“阴阳十一脉”中,分别称为“齿脉”、“肩脉”、“耳脉”,张家山汉墓竹简《脉书》所载与此相同。 这些命名,与“足臂十一脉”着眼于四肢(手足)分阴阳的命名法不同,而是着眼于经脉的上端——经脉所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